隨口與其攀談一番,劉淵心中有些感慨,這一路南來,不知屠滅了多少名門望族,還是這些聰明人,讓他看著順眼。
欲往他處,於酒坊大堂之上,劉淵忍不住駐足了。此時堂上多出了十來名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的讀書人,正欲堂上縱飲暢論。此處雅緻,本為文人雅士喜聚之所,堂中比起之前喧鬧了許多,卻並不顯俗氣。
“朝廷開明經、明法二科考舉,這些都是最近雲集長安的受薦士人!”似乎看出了劉淵的疑惑,在旁的王機立刻諂笑著稟道。
以其精明,早在十年前,便對劉淵身份有所猜度。其後透過不知從哪兒傳出的“劉淵贊烏麒”的訊息分析,直接確定。至這長安也有六七年了,身上披著王氏的外衣,在長安也結交了不少達官貴人。但如今,再有幸見到大夏的最高掌權者,還能靠近著說上話,活了大半輩子了,王機也頗為興奮。
張讓瞥了王機一眼,很是不爽,心中冷哼,賤業之徒,也敢於君前獻媚。見劉淵對堂中士子挺感興趣,不由問道:“要不要老奴喚彼,與主上見見?”
劉淵搖搖頭,只是興趣盎然地伏在圍欄之上,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個士子針砭時事。彼輩聊得還挺開,直言劉夏下一步戰略。
“自乾德四年諸國混戰之後,大夏已承平數年,到如今,國力昌盛,民心穩定。今歲,陳王殿下旬月而定涼州,收服河西四郡,解大夏西陲之患,使我無後顧之憂。而關東諸國,其心離散,大夏東出用武之機到了。”眼見著十來人說到興頭之上,其中一人戰起身來,便是滿臉自信地高談闊論:
“以在下之見,如今攻守易勢。大夏當採取南守北攻之策,在南嚴守陳倉、武關、函谷軹關等要隘,以禦魏、楚幾方勢力。而於北大出幷州,南攻幽州,十萬鐵騎攻略河北。以袁趙當下“趙帝老邁,諸子奪嫡,諸臣相鬥”的情況,必定不能抵擋我大夏兵鋒。”
“大夏若能據河北、關中,必成席捲天下之勢,南面曹魏、楚漢等國只有覆滅之果!”
其人一講完,底下立刻有一年輕人起身反駁:“袁趙鼎定河北亦有十年,士民歸附,兵強馬壯,人才眾多。我大夏這些年在恢,趙國亦然,豈是那般好滅的。河北袁趙,中原強魏,都不是好對付的。與其打趙魏,不如擊蜀、楚!”
“蜀之劉範與漢中之張魯,雖有齟齬,但其地勢之利,足可擋十萬兵馬,縱使我將士強悍,也不好打。魏王曹操正在攻打楚國,吳國亦在攻楚,我大夏或可出武關,亦攻楚。三家分楚,亦可奪取不少的土地人口。”
“此言差矣!我大夏據有險關要塞,足可禦關東諸國。諸國其心不齊,必有齟齬,大夏可做山觀虎。益州天府之國,亦有土地人口之大利,縱使難下,亦需奪之。大夏已有大漠、並、雍、涼,若再得益州,必強秦之勢更盛,天下莫難敵!”一個個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了,從側邊又冒出個俊朗書生,侃侃而談。
......
聽著堂中人慢慢地各執己見,爭得面紅耳赤,漸漸沒了之前“坐而論道”的風度,劉淵面上興趣之色愈濃,聽得很認真。
“這些士人,簡直大膽,竟敢於人庭廣眾之下,妄議國政!”張讓有些把握不住劉淵的心意,不由湊到劉淵耳邊試探問道:“陛下,要不要奴臣派人警告一番!”
“這些士人,都是各地官府舉薦的人才,如此關心國事,積極思策。此人心向夏,朕甚是欣慰!”劉淵止住張讓,淡淡道。
劉淵這也就是說說,要是堂下的讀書人膽敢拿著大夏儲位之爭來說,只怕他就不會這般淡定地裝逼了。
“奉先,你覺得這些人講得如何?”劉淵注意到了呂布眼中似有不屑,問道。
“具體的臣說不上來,但總覺得這些人華而不實,紙上談兵!”呂布皺著眉,低聲道。
“這些年輕人,雖有誇誇其談之嫌,畢竟經歷地少了,但有的想法,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劉淵看起來對這些人還是挺滿意的,覺得此次下面人舉薦上來的,或多或少都還有些料。
“諸位!”這個時候,從中站起一人,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劉淵一眼就認出來了,差點做了他女婿的烏承。
其與太子劉瑞走得挺近,這是奉劉瑞命來看看這些士子,一段時間下來,關系倒處得不錯。
“諸國分立的情況,以在下之見,尚可持續數十年,關東諸國,皆不可驟除。然我大夏大敵,河北袁趙、中原曹操,這是一定的。在下認為,此時當發揮我大夏鐵騎的優勢,東出南下,擾敵疲敵,消耗其國力。尤其當於耕種之季,壞其農時,長此以往,敵必疲敝,民不能養,國不能治。屆時我大夏再依大勢,一舉蕩平之!”烏承飲一口烈酒,意氣風發參與進來。
彼言一落,立刻有人喝彩,畢竟是烏氏嫡子,有爵有職,還受太子器重,總有人吹捧。
劉淵淺笑著,瞄了臉帶得意的烏承幾眼:“這烏氏子,還是有點見識的!”
身旁的張、呂二人,可是都知道這兩年皇帝與烏氏的關繫有些疏遠,並不敢接話。
“聽聞張兄乃鐘刺史親自舉薦,不知有何看法?”有一人拱手向角落裡一名淡飲薄酒之人身上。
其人大概有近三十歲,身上有種官吏的氣息,此次與這一幹年輕士子一起來參加考舉,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劉淵初時也注意到此人了。聽聞其乃鐘繇舉薦,就更來了興趣。
似乎有些不屑於與這些年輕人爭,說點什麼言之無物的東西,但經不住其人糾纏,終於道一句:“大夏仍需休養生息,治農桑,養士民,明法律,整兵馬!”
大概都覺得其人想法保守,頓時引得一幹人的反駁。
“固地利,聚人和,待天時!”最後其人也只補充了這麼一句,不再說話。
劉淵聞之則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