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水相對,逾兩日,燕軍於北岸紮營,大造舟楫,做足了涉水南攻的姿態。但是,公孫康除了派千人試探著進攻了一次,被趙軍射退之後,就再無什麼大的動作。
臨水北望,趙雲英武的面上帶著愁雲,公孫康的動作讓他有些疑惑,那般大張旗鼓,卻只是雷聲大雨點小。趙雲至此,倒沒有以寡敵眾,硬拼,一戰而破燕軍的想法。只欲對燕軍進行牽制,為柳城爭取時間,拖到援軍到來。
地理地勢,並不能對燕軍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公孫康合全軍走昌黎,卻給了趙雲臨水禦之的機會。但以此時燕軍的動靜來看,事情好似沒那麼簡單,公孫康必有所圖謀。
“巡河探騎可有收獲,燕軍是否有從其他地方渡水?”皺著眉頭,趙雲問身邊校尉。
趙雲幾番思索,照他預料,公孫康當會派偏軍從其他渡頭過水來攻,昌黎這邊只為吸引己方的注意力。要是他自己統軍,只怕也會如此動作。
“將軍,燕軍全軍當在北岸,其並未有分兵的動靜!”
聞言,趙雲的眉頭皺得更緊了,苦思片刻,沉聲命令道:“將我軍所有斥候全給本將撒出去,加強南面渝水流域的探查力度!”
想了想,又補充道:“北邊也不要忽略,也派些人去!”
“諾!”小校拱手應命而去。
再北望,趙雲臉上的表情又沉了許多。若公孫康就一直待在北岸,於趙軍而言,並不是壞事,拖的時間長一天,就給趙軍更多的時間準備應付燕軍。
但此刻,趙雲心裡有點懸。
“殿下,能否與臣說說,您有何計劃?”在燕軍中軍大帳中,柳毅帶著點好奇,問公孫康道。
經過這兩日,柳毅也看出來了,公孫康並沒有表現出來的那麼“不堪”,走昌黎,明顯是另有想法的。
公孫康伏在帥案上,研究著附近的地圖,瞄了柳毅一眼:“柳公,將所有舟楫集中起來,選出三千敢死之士,南面但有異動,全力渡水攻擊。讓全軍將士都做好準備,趙雲,吾倒要看看他是不是傳聞當中的那麼厲害!”
“殿下之意,昌黎趙軍將有變?內亂嘩變?應當不是!殿下亦並未有分軍去襲,難道是其他勢力?”柳毅滿臉的思考,抬起頭,看著公孫康,望其解惑。
“以如今幽州之情況,趙國之強勢,還有哪方勢力敢攻襲趙軍?”公孫康不答反問。
眼神一個閃爍,柳毅有些驚訝:“有夏軍?”
公孫康淡淡一笑:“我軍不論全力西進,抑或分兵而襲,只要趙軍有所察覺,其遁逃,我軍亦難對其造成有效殺傷。現在我們被其阻在渝水之陽,對方不亦被我軍吸引在昌黎。此刻後方突出一擊,我倒要看看這趙雲能否逃脫我們與夏騎的夾擊!”
與夏軍的合作,這其中也有扶羅韓的功勞。在勾引公孫康的時候,扶羅韓不甘寂寞,試探著派人與漠東聯系。漠東正在重新恢複規整中,得訊,雖然無法動大軍,派個兩三千人到烏桓這邊湊湊熱鬧還是沒問題的。
此次,柯能率兩千騎走塞外,悄然東進,在柳城大亂之時,已然靠近遼西。本來想趁亂直襲柳城的,不過透過扶羅韓的拉皮條,仔細想想,與燕軍配合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左右此次領軍而來,是為了當攪屎棍的。
趙雲,這些年卻是趙之英雄,夏之仇寇。在多年的交手中,柯能也在其手中吃過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