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淵回美稷的這段時間,幷州諸事,聽常林的彙報,一切似都已步上正軌。夏糧已收,賦稅入庫,雖然因戰亂之故,沒有多少,但聊勝於無。哪怕從民間收取一粒米,那也預示著夏國對幷州的統治初有成效。
屯田之事,為劉淵叮囑重中之重,汾河流域,土地肥沃,大大小小的夏國屯部遍佈其中。除卻軍屯,黑山幾十萬人口,盡皆安置於其中以為民屯。劉淵所議,太原境內無荒廢之沃土,在常林的苦心經營下,將將做到。
雁門那邊,郭縕到任後,以其威望,安定黎庶,做得倒也不錯。如今半歲多過去,雁門業已恢複生産。只是雁門不似太原,劉淵未對世家做太多清理,竟有抗稅之事。鎮守郡內的萬俟槿與達奚伶替劉淵做了未竟之事,尤其萬俟槿,殺起人來,毫不手軟,在其親自領軍徵賦下,一郡“皆安”。
至於上黨,偌大的地方,全郡人口不過十萬,袁軍撤離時又被大肆破環。閔純在任上,頗為辛苦,修補城池,安定生民,於郡內四處奔走,十分用心。
軍隊方面,有軻比能、劉仇、獨孤盛、素利等人掌軍,鎮守地方,倒無意外。黑山中郎將閻柔,則於太行群山中各處隘口大修山寨,以為據點,時不時地東出太行,抄掠冀州,戰果雖然不大,但令袁紹十分頭疼。逼得袁紹竟也針鋒相對,派人西進山中,亦修寨子把守要道,方使閻柔收斂。
“閻柔不錯,沒令孤失望!”聽完彙報,劉淵滿意笑道。
“董卓死了,三輔必定大亂,我們西進關中的機會來了。孤不日將領軍入河東,配合須蔔赤弇先將河東拿下,而後兵入關中!”劉淵將話轉入正題,看向常林:“伯槐,這大軍糧草籌備之事就交由你了,李歷,你輔助伯槐!”
“回大王,太原無糧!”常林眉頭一揚,果斷對劉淵道。
如今太原境內,夏軍要養,幾十萬人口要養,縱使劉淵苦心搜刮了不少糧食,依舊入不敷出,這個時候,常林哪裡還有糧食供劉淵征伐。
“大王,能不能再等等!”
劉淵也能體會這難處,糧食啊,真是個問題!但還是堅定地對常林道:“機不可失,孤必南下。這樣,伯槐你再召集郡中望族,籌措籌措!”
常林聞言露出些蛋疼的表情,劉淵真將郡內世家當成“提款機”了!看著劉淵,緩緩道:“大王,經過幾次‘進獻’,太原郡望,家中只怕也無多少餘糧了。”
“過了這麼久,他們的土地也産出了不少吧!”劉淵猶不罷休。
常林沉默了,見狀,劉淵呵呵道:“孤只要大軍開拔行軍之糧,如此,伯槐可還有難題?”
疑惑地看著劉淵:“那大軍作戰?”
劉淵眼神閃爍,悠悠道:“河東,可是個富庶大郡,那裡世家豪強眾多……”
“臣,會盡力籌措的!”常林臉皮抽動一下,拱手應承。他能想象得到,河東那幹累世豪族,怕是要遭難了。面對夏國大軍,要麼逃亡,要麼臣服,要麼死。
劉淵暗暗調動兵馬,未兩日,留下獨孤盛守晉陽,軻比能駐上黨,悄悄地統領萬騎,出太原,往河東而去。
從晉陽到聞喜縣,七百多裡的路程,縱使劉淵急行軍,也耗費了差不多四日的時間。劉淵到達時,須蔔赤弇早已經領軍渡過涑水,兵進安邑。
“須蔔赤弇動作不慢!”劉淵贊一聲,在聞喜休整半日,便又統軍南下。到安邑時,須蔔赤弇大軍安營於城北,聞劉淵親至,親自帶人列陣迎接。
“赤弇,你我君臣,也是多年未見了!這些年讓你龜縮在河東,委屈你了!”劉淵下馬親自扶起須蔔赤弇。
“臣不敢!”須蔔赤弇,恭敬一禮,很盡人臣本分:“請大王入中軍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