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過手書一覽,袁紹心中喜意淡去,這是來自高幹的求援信。傳視諸人,袁紹問道:“高幹請援,對夏軍,吾該如何應對?”
搖了搖頭,許攸嘆道:“鞭長莫及,況我們率主力東奪冀州,就幾乎放棄了上黨。夏國兵強馬壯,從北而攻,幾乎無險可守。主公,上黨那邊,還是讓元才將軍儲存實力撤吧,如今安定冀州才是首要!”
“上黨一失,我軍退出幷州,失之與夏軍,再想西進,群山阻隔,怕是難了呀!”袁紹明顯不想就這麼放棄上黨,存著以其為基,他日西攻的心思。
荀諶也附和許攸道:“主公,與公孫瓚鏖戰許久,冀州破壞嚴重,亟待恢複,若想再與夏軍較量,還需積累實力。此時,夏軍在太原,隨時可南下上黨,我們實難顧及得到啊。且若再貿然與夏軍開啟戰端,非明智之舉啊!”
見麾下謀士都建議棄了上黨,袁紹臉色難看,終還是下了令:“傳訊高幹,讓他撤吧!”
“主公!”田豐突然起身道:“在我軍撤前,請高幹將軍,破城焚田清野,盡量將郡內百姓向東遷移到冀州安置,讓夏軍得一個廢墟上黨!”
田豐獻上一條狠計。
袁紹幾乎沒怎麼考慮:“就從元皓之言!”
關於一些書評的回複
最近有不少書友發帖說匈奴想在漢末,八王之亂之前入主中原是不可能的,若以既存歷史結果導向,這點沒什麼問題。
但我這是,是yy歷史,如果非要較真,那我也沒辦法。
三國確實是被寫爛了的,那麼多穿越者的身份,皇帝、皇子、世家、士族、豪強、名將、寒門,連穿越成黃巾、山賊,一統天下的都有,匈奴為什麼就不可以,反正都是yy,都是幻想。
至於選擇匈奴的身份,倒不是屁股歪不歪的問題,只是想換個視角寫一下自己幻想的漢末故事。在書中,我可沒有貶低過皇漢,反而在盡可能地將異族的實力寫得弱些。不然我大可直接在統一漠南之後,來個二三十萬鐵騎南侵,推平大漢。
有讀者說金手指要足夠大才行,這點我自認為已經夠大了。第一,穿越了兩世,第一世以豪族嫡子的身份,待了十多年,形成了在漢末的世界觀,這是基礎。第二,虛構了幾個帥才、將才。第三,降低了漢末士人對異族入侵的抵抗程度,像文中的王柔、王澤、趙息、崔烈、常林、郭縕、閔純、李歷這些人,若在真是的漢末,我相信他們只怕也會誓死抵抗異族的入侵,哪兒能那麼輕易地就投降。
有這三點,我認為金手指已經夠大了,穿越這種東西,bug夠大了。如果非要搞出些什麼特殊的東西,像系統啊這些的,我不感興趣,也寫不出來。
有書友說,騎兵三寶不該早點拿出來,是敗筆。我的想法是,不要將這看得太重。這東西技術含量是不高,大漢諸侯確實可以輕易地就打造出來,然後大肆訓練出騎軍來。然後呢,就可以籍此與匈奴扳手腕了,吊打匈奴了?騎兵也不是一拍腦袋,數萬精騎就冒出來了。
戰馬從哪兒來,幽並之北,多為主角所控制。公孫瓚可以近水樓臺,從烏桓,從薊北異族,甚至主角那兒搶,袁紹、曹操、孫堅、劉備呢?另外一處,就是涼州了,但此時有董卓勢力在西邊,想要從涼州得到戰馬,這得費多少功夫?
所以真正能獲得騎兵三寶這個福利的,還得屬大漢邊郡諸侯,像劉虞、公孫瓚、董卓,涼州馬、韓等軍閥,加上羌人吧,但這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主角勢力。
有讀者建議轉向向西,不要南下找“虐”,但現在寫到這個地步,想改那就得推倒重來,或者直接太監,重新寫?
還有,我也清楚,寫這書,百分百挨罵,不過,罵就罵吧。只要不封,我還是慢慢寫下去,斷更、少更什麼的,還望支援的書友見諒。
......
最近有不少書友發帖說匈奴想在漢末,八王之亂之前入主中原是不可能的,若以既存歷史結果導向,這點沒什麼問題。
但我這是,是yy歷史,如果非要較真,那我也沒辦法。
三國確實是被寫爛了的,那麼多穿越者的身份,皇帝、皇子、世家、士族、豪強、名將、寒門,連穿越成黃巾、山賊,一統天下的都有,匈奴為什麼就不可以,反正都是yy,都是幻想。
至於選擇匈奴的身份,倒不是屁股歪不歪的問題,只是想換個視角寫一下自己幻想的漢末故事。在書中,我可沒有貶低過皇漢,反而在盡可能地將異族的實力寫得弱些。不然我大可直接在統一漠南之後,來個二三十萬鐵騎南侵,推平大漢。
有讀者說金手指要足夠大才行,這點我自認為已經夠大了。第一,穿越了兩世,第一世以豪族嫡子的身份,待了十多年,形成了在漢末的世界觀,這是基礎。第二,虛構了幾個帥才、將才。第三,降低了漢末士人對異族入侵的抵抗程度,像文中的王柔、王澤、趙息、崔烈、常林、郭縕、閔純、李歷這些人,若在真是的漢末,我相信他們只怕也會誓死抵抗異族的入侵,哪兒能那麼輕易地就投降。
有這三點,我認為金手指已經夠大了,穿越這種東西,bug夠大了。如果非要搞出些什麼特殊的東西,像系統啊這些的,我不感興趣,也寫不出來。
有書友說,騎兵三寶不該早點拿出來,是敗筆。我的想法是,不要將這看得太重。這東西技術含量是不高,大漢諸侯確實可以輕易地就打造出來,然後大肆訓練出騎軍來。然後呢,就可以籍此與匈奴扳手腕了,吊打匈奴了?騎兵也不是一拍腦袋,數萬精騎就冒出來了。
戰馬從哪兒來,幽並之北,多為主角所控制。公孫瓚可以近水樓臺,從烏桓,從薊北異族,甚至主角那兒搶,袁紹、曹操、孫堅、劉備呢?另外一處,就是涼州了,但此時有董卓勢力在西邊,想要從涼州得到戰馬,這得費多少功夫?
所以真正能獲得騎兵三寶這個福利的,還得屬大漢邊郡諸侯,像劉虞、公孫瓚、董卓,涼州馬、韓等軍閥,加上羌人吧,但這最大的受益者,還是主角勢力。
有讀者建議轉向向西,不要南下找“虐”,但現在寫到這個地步,想改那就得推倒重來,或者直接太監,重新寫?
還有,我也清楚,寫這書,百分百挨罵,不過,罵就罵吧。只要不封,我還是慢慢寫下去,斷更、少更什麼的,還望支援的書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