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的軍力得加強,還得放權,默默權衡了許久,劉淵終是下定了決心。與幾個親信大臣商量過後,劉淵命蘭稚擬詔,將王令傳之四方。
劉淵新設漠東都督府,以賀蘭當阜為都督,麾下兵力擴充至萬騎,坐鎮之。幽州之北的東部草原,地域廣闊,匈奴同化程度方始,動亂頻生,形勢複雜。劉淵授其征伐權力,但有騷動叛亂,敵人侵犯,可度勢而動。
彈汗山以西至稽落山的廣袤草域,劉淵設定漠中都督府,遷烏樾為都督,亦以萬騎允之,治所就放在受降城。
夏國境內,塞南塞北,諸草原部落,每一邑組建五百精騎,設一都尉統領。正式編制,向美稷報備,領取裝備。
外軍,地方屯軍,理清了,對夏國中軍又來了一個小變動。侍衛軍再次拆分為南軍與北軍,南軍主宮城宿衛,北軍主美稷內外城防。另設兩千城衛軍,主美稷成內外治安巡防。
美稷城池擴充了兩輪,設施眾多,內外常住人口足有十萬,上下複雜,侍衛軍也再沒那麼多精力兼顧治安了。
前番所置左右前後四軍,除了南邊須蔔赤弇帳下聽用的後軍,其餘三軍駐防區域向四周擴張,將五原、雲中、定襄囊括其中。
同時,劉淵正式下令廢除使用許久的從十夫長到千夫長的軍制,徹底向大漢兵制靠攏。從什長、隊率、屯長、軍侯、軍司馬、校尉、都尉,皆沿用此制。
……
春寒料峭,劉淵在他的夏國內使勁兒折騰,大漢之劇變,諸侯之討董,已然激情上演。
初平元年春正月,東郡太守橋瑁,矯作雒陽三公書,廣散檄文,召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徹底揭開漢末軍閥割據戰亂的序幕。天下各州郡英豪群起響應,橋瑁與陳留太守張邈、山陽太守袁遺、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合兵屯於酸棗。
太原晉陽,郡守府中,袁紹一身錦裘,高坐堂上。底下文武分列而立,許攸、旬諶、常林、陰夔、令狐邵、淳于瓊、高幹、郭援、楊醜、眭固等文武俱在。袁氏之威望體現了出來,即使在太原,該有的,不該有的,聞訊來投者不可勝數。尤其是令狐邵,其乃晉陽豪族,袁紹初入晉陽時,便主動納誠。
袁紹收起信使傳來的檄文,表情中有些不甘道:“首倡義兵,竟被橋元偉搶了先!”
“諸位,橋瑁發檄文討董,天下州郡響應者甚,連我那弟弟袁術都在魯陽起兵了,吾該作何反應?”收起心思,袁紹表情肅穆問道,隨時問詢,但語氣中的肯定之意,在座文武都聽得出來。
“去,必須地去!”許攸在下,立刻接話道:“主公,董卓亂政,引起天下公憤,討董乃大義大道,袁氏為天下之望,主公必需做出表率,以收天下英雄之心!”
許攸言罷,也俱表示支援,言辭振奮,慷慨激昂。
早在去歲末,袁紹帶著詔書上任太原之後,在太原世家的支援下,大肆擴充勢力,僅晉陽,如今便有帶甲精卒萬餘。
得上下一心支援,袁紹也是很有底氣下令道:“吾欲引步騎大軍一萬,南下討董,往諸君併力協心,與吾一同剿除那禍國賊子,還大漢天下以清平!”
“諾!”
“主公,南下討董必為之,但切不可傾巢而出,需提防西邊匈奴人!”這時底下的旬諶突然道。
“友若此言有理,主公,匈奴人兵強馬壯,對大漢州郡素有野心。其就在太原之側,不得不防,若是晉陽空虛,必有禍患!”旁邊的許攸立刻支援諫道。
“唔!”聞兩個最重要的謀士都這麼說,袁紹的眉頭也皺了起來,腦中回憶起數月前雒陽城外匈奴人對他部曲的“屠殺”。憤恨之色一閃,而後眼神堅定了起來。
“淳于瓊!”
“屬下在!”
“吾與你精兵三千,坐鎮晉陽,嚴防匈奴人之來犯!若有差池,提頭來見!”袁紹命令下得很堅決。
“諾!”
“主……”許攸聞袁紹之安排有些欲言又止,但看著定定的表情,話到喉嚨,終還是嚥了下去。他可知淳于瓊此人,令其守晉陽,就是令他深感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