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摸』了『摸』雙刃刀的刀刃,果然鋒利異常,若戰場上這麼進退,旋轉,周圍的敵軍必然無法靠近。幾乎可以想象在戰場上,這輛坦克所向披靡的場景。
這輛坦磕攻擊『性』能令方原十分的滿意,接下就是防禦『性』能,還有機動『性』能的考察。
方原推了推坦磕車身,因坦磕重量太大,紋絲不動。他又令十個軍士去推了推,車身有微微的晃動。再加到二十人,使勁渾身氣力開始推,車身便開始傾斜。
他已是心中有數,戰場之上,若單一坦克,確實可能被敵軍推翻。但若是十輛,三十輛協同、掩護作戰,敵軍應該沒有這樣的機會。
方原又拍了拍車體的鐵甲,問道,“能不能經受住火炮的炮轟呢?!”
在穿越前的一、二戰,甚至是進入二十一世紀,坦克最大的敵人,其實就是反坦克大炮,反坦克破甲彈。所以坦克最重要的,就是裝甲的厚度,尤其是正面裝甲的厚度。
湯若望道,“攝政王,我們已經過火炮的檢驗,打廢了一輛坦克。若不是被近距離的炮轟正面擊中,裝甲是打不穿的。就是被正面擊中,也至少要十炮以上才能打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是,這種坦克,唯一的弱點,或許就是在下面的車輪了。若是被火炮擊中,就會當場無法行動,任人宰割。”
履帶部位是坦克最大的弱點,這點方原也是心知肚明,既然穿越前的現代工業都解決不聊難題,方原也沒必要花心思去解決。
這個時代的火炮又不能定位瞄準,哪裡有這麼容易正巧打中履帶。真要打中了,那是運氣。運氣這玩意,是不能左右的,也沒必要勞神費力的去攻克這個技術難關。
防禦『性』的問題,也算過關了。
方原望著眼前這個和雙層巴士一樣高的龐然大物,擔心的還是驅動的問題,便問道,“湯先生,做過試驗了?能不能開動?”
方原穿越前是駕照的,在出徵山東之前,就親自在常熟兵工廠找了兩個機靈的工匠,教會了他們怎麼在駕駛室駕駛這種坦克。
整整花了半個月時間,這兩個工匠雖然不知坦克啟動,進退,轉彎的原理,但還是依葫蘆畫瓢的將駕駛技術學會了。
湯若望這些日子遵照方原的指示,在兵工廠裡大量培養能駕駛坦磕工匠,半年時間,已有十三人學會了這種駕駛技術。
駕駛室裡,方原坐在副駕駛位,駕駛位的工匠開始熟練的『操』作,坦克也緩緩的啟動,從工坊開了出去,在各種實驗場地,包括模擬的官道、泥濘地、碎石地、草地,全都通行無阻。
繞著各種場地行了一圈,又緩緩的開回了坦克工坊。
方原最關注的就是坦克前進時速,在儀表上顯示的是35公里時。軍用的坦克能達到70公里的時速,民用的35公里也算是極限。若再加快,恐怕會有傾覆的危險。
方原下了坦克,最後問道,“改裝後的坦克,充滿一次電,可以連續進行多少時辰?”
湯若望如實的答了,“沒改裝前是6個時辰,改裝後加重了重量,只能維持3個時辰的作戰時間。”
35公里就是70裡,根據6個時的作戰時間,在夜間可以行進400裡,白日若有陽光充電,估計能達到500600裡。這個作戰距離,對現代戰爭來,確實太簡陋了,但對明朝時期的戰爭來,已經足以。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