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號稱五嶽之首,山路險峻,本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若要強行攻打,必然會費一番周折。
但張英率軍上山時,卻沒有遇到一個抵抗的明軍,順利的抵達了泰山之巔的玉皇頂,玉皇頂的玉皇廟也是歷代帝王封禪之地。
張英所部抵達之時,在玉皇廟內的明軍有五百人之多,全都沒了武器,只是站在廟內的崖邊,望著玉皇廟門口的玄甲軍士。
領頭的,是親兵統領孫世保,他正瞪大了雙眼,死死的盯著玉皇頂上的張英,還有兩千玄甲軍士。
既然明軍沒有抵抗,張英也阻止了麾下將士前去剿殺,而是在廟外列陣以待,並派出一個軍士進了廟內,傳遞了方原的口令,山東大勢已定,勸孫傳庭和明軍投降,不要再做無謂的傷亡。
正在張英等候回信的時候,孫世保突然大喊了一聲,“大明萬歲!”
五百站在崖邊的明軍也跟著他高聲大喊了三聲,“大明萬歲!”“大明萬歲!”“大明萬歲!”
三聲過後,孫世保率先縱身一躍,落下了萬丈深崖。
孫世保跳崖自盡後,一排排明軍也是有樣學樣,從懸崖縱身一跳,跳崖自盡,五百明軍,無一偷生。
張英,還有麾下的兩千玄甲軍士也被眼前這個悲壯的自盡場面給震懾,默不作聲的站在玉皇廟外,一動不動。五百人齊聲大喊,聲勢震,遠傳數里,久久回『蕩』在泰山的山巒之間。
良久,一陣山頂的冷風吹過,迴音終於消失無聲,張英這才率軍進了玉皇廟。
經過玄甲軍清查,玉皇廟內再無一個明軍,只是在玉皇廟的封禪臺前,找到了大明督師,孫傳庭。
孫傳庭端端坐在一個上香的案几前,案几上擺著一壺酒,兩個酒杯,斟滿了酒水。
孫傳庭側過頭見來的是張英,搖頭苦笑道,“方原在不在,在我臨死前,要與方原再話!”
這是孫傳庭臨死前最後的請求,張英哪裡會拒絕,立刻令一百個軍士看守著玉皇頂,便急匆匆下山向方原彙報了孫傳庭的請求。
方原接了訊息,也不遲疑,率眾連夜上山,在次日清晨,抵達了玉皇廟的封禪臺前。
孫傳庭見方原終於還是到了,掛上笑容,揮了揮手,“方總督,請坐!”
方原微微一怔,孫傳庭還真是固執到了家,臨死前還不承認方原自封的攝政王稱號,只當他是大明的浙直總督。
方原也不去和他計較,令張英等人不必在封禪臺護衛,而是遠在三十丈之外,便在案几的對面坐了,“孫督師,事已至此,你還是不降?!”
孫傳庭替二人斟滿了酒,遞了一杯到方原面前,直直盯著他道,“方總督,我之所以要見你,不是要談投降之事,而是想與方總督共飲三杯,再請教三個問。人之將死,還請方總督如實回答。”
一代名將忠臣,卻落到眼下的絕境,方原心中也是一酸,端起酒杯,衝孫傳庭點頭道,“好,孫督師,問吧!”
孫傳庭從口中取出了一個嶄新的助聽器,擺在案几上,也端起了酒杯,“方總督,你這些年為什麼要不斷送我助聽器和電池,甚至在北伐之前還在送?”
這些年來,無論雙方是敵是友,方原都是每隔兩年,就派人給孫傳庭送去兩個助聽器,還有大量的電池,甚至在北伐之前,方原還送了一個助聽器,足夠使用一年的電池到山東交給孫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