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反元兇千戶趙挺,絞!抄沒家財,妻兒流放臺灣。”
“謀反元兇,鄭氏舊將,千戶陳大壯,絞!千戶周林山,絞!千戶李達,絞!此三人抄沒家產,妻兒流放臺灣。”
“謀反附逆,玄甲軍原步戰營指揮使,張一錄,杖一百,流放臺灣,妻兒不連坐......”
王承恩當眾宣讀攝政王府對這次參與叛亂之饒懲處。方原為了儘快穩定軍心,將全軍的思路再次引到北伐上來,採取的是慎殺寬刑的原則。
真正參與叛亂的元兇,本該凌遲處死,卻只判了絞刑;本該株連三族,卻只是抄沒家財,流放了事,一個沒殺。
至於玄甲軍步戰營和麻林勾結的各級軍官,也只是流放了事,妻兒也沒連坐,甚至連家財也沒抄沒。
張英也凱旋班師回了蘇州城,並給方原彙報了今次的戰果。
玄甲軍傷亡一千三百餘人,其中特戰軍損失三百五十人;叛軍傷亡兩萬三千人,俘虜五千人,潰散失蹤的一萬餘人。
這一戰還在觀海衛繳獲了銀子一百二十萬兩,軍糧三萬石。
方原聞之大喜,直接拿出了二十萬兩的零頭用於犒軍,餘下的一百萬兩銀子則支撥給鳳陽的工地,繼續開工修葺後宮的宮殿。
在剿滅麻林叛亂之後,方原一面下令在浙江湖州、杭州、紹興、寧波四府出榜安民,一面開始著力解決紹興府應急儲備軍田一事。
方原、胡琦二人帶著錦衣衛前去應急儲備軍田實地檢視,並將管理軍田的軍官盡數拿下,交由錦衣衛。
這兩百萬畝應急儲備軍田,因為種植的是雜交水稻,畝產量能達一千斤以上,每年的糧食產量是相當驚人,是個人人都羨慕的肥缺。麻林乃是軍方宿將,位高權重,本是前途無量,也抵受不了這種誘惑,鋌而走險。再換個玄甲軍軍官來管理,十之八九也會犯下同樣的錯誤。
方原心知肚明,之前將應急儲備軍田實行軍管措施,其實是大錯特錯。官府官員會貪腐,軍人也一樣會貪腐。治貪既要治官員,也要治軍人。
他思來想去,要想應急儲備軍田不再發生貪腐大案,必須要將軍田納入陽光化、制度化管理。
方原的想法就是將應急儲備軍田的管理納入攝政王府、內閣進行統一管理。應急儲備軍田任何軍糧進出,必須由內閣大學士票擬批准,然後攝政王府批紅確認後才能生效。
每年的核查,則由獨立核算團和戶部分批前去現場勘查。但凡管理應急儲備軍田的官員,實行三年輪換制和現任負責制。
三年輪換制,是為了杜絕滋生貪腐的土壤;
現任負責制,就是要接任的軍田管理者,必須在上任前核實清楚前任遺留的具體軍糧數量。交接之時能查出問題,是前任管理者的責任;交接之後出現問題,則是現任的責任。以免出現明朝官場的積弊陋習,爆發了貪腐大案後,人人都是一推二五六,都是純潔的白兔,責任全推給前任,甚至前幾任官員。
方原在浙江紹興府重新宣佈了應急儲備軍田的管理措施後,便接到了魯王朱以海傳來的訊息,秦王朱存極派出秦王府長史章問前來鳳陽,與方原商談會盟,一同清君側的事宜。
方原等秦王那方的訊息已等了半年,如今秦王總算是想通了,派出使者前來商談會盟,他是喜出望外,立刻返回了鳳陽,準備與秦王使者的這一次會盟。
如今江南政權的內亂已平定,只要秦王、魯王都願意投降,與方原共同出兵清君側,北伐的時機也就真正的到了。
半個月後,方原在鳳陽皇城的奉門,接見了秦王使者章問。
在接見章問之前,方原令景傑帶著朱以海和章問去參加了十五萬玄甲軍的集體晨練,向兩個大明藩王展示玄甲軍的軍威,也是給秦王吃一顆定心丸。
章問此行是受秦王所託,一則是來與方原進行會媚初步接觸,更主要的是來參觀玄甲軍真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