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末玩淘寶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撫臺三策

第四百一十七章 撫臺三策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三國之裴元慶傳奇 反清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華夏一家 重生之亂世軍師 回到古代當神豪 最強皇帝之亂世爭鋒 天煞兵王 都市極品猛男 呂布之我要當皇帝 戰爭至上

方原要聽的不是這種大而化之的政略,而是具體實施的細則。

正如一個成規模的大型公司破格招聘高層人才,顯然不可能因為吹幾句諸如要佔領市場,銷售額達到幾十億,幾年內上市這種沒營養的大話。這個人才必須能提供詳細的怎麼佔領市場,銷售額達到幾十億的營銷策劃方案,幾年能上市的分佈措施,以及怎麼達到這些措施。

方原沉吟著說,“陳永華,你說一說具體施政之法。”

陳永華說道,“我的施政之法共有三策。其一,教化,教諭,在本島實行科舉制度。按人口規模,將本島劃分成十個縣,每個縣必須興辦一個縣學學堂,每個部族、社,興建一座小學,推行儒家文化和種植技術。官府下令每族每社八歲以上孩童,必須派來學堂修學三年。但凡原住民各族送來學習的孩童,免除雜役。”

“舉行科舉制度,只有在本島居住兩年,才能參加本島的科舉。考過科舉後,便任命為各縣各族各社的官員。這麼耳燻目染之下,不出十年,二十年,這些原住民便會慢慢去了野性,歸化王道。”

“只是要興建學堂,實行科舉,先期必須要方總督支撥二萬兩銀子的經費。五年之後,待臺灣島的形勢穩定了,應該能自給自足,無須再支撥費用。”

要想扶貧,先辦教育,陳永華的這個提議倒是切中要害,甚至連所需經費額度,五年之後臺灣就能自給自足都想到了,可見確實是下過一番苦功夫的。

方原面不動容的說,“銀子問題不是問題,還有兩策呢?”

陳永華繼續說道,“其二,增設刑獄、斷案人員。臺灣原住民之所以不信任官府,不過是因為之前官府的官員審案、斷案從不親赴現場,而是根據各族族長的上報,或是看誰行的賄多久偏袒誰,所以臺灣的刑獄必須嚴格整肅。”

“在福建,由知縣審案,主簿、縣丞輔助縣務,縣尉追捕。在臺灣,只設定三人掌管刑獄、斷案,三人是遠遠不夠。每一縣設知縣一人,主簿、縣丞一人,縣尉一人,分擔刑獄、斷案的小吏三人。但凡案子,小吏須親赴現場,查勘核實後,上報官府,由官府據實情斷案。每縣的縣丞必須按月去各族各社宣傳明律、刑罰,以正視聽。”

方原再次點了點頭,要想這些原住民守法,官府必須要做好普法工作,將明律、刑獄之法宣傳到位,陳永華的這一條仍是切中要害。

方原再次問道,“其三呢?”

陳永華繼續說道,“其三就是實施強行推恩之法,打破原住民以族落、部社群居,搶奪獵場、漁場的生活方式,將各個大族拆分成無數的小族,改變目前島內大族肆意妄為,欺壓小族的局面。更杜絕大族勢力太大,對抗官府、明律的情形,有利於官府在本島的統治。”

“強行推恩?”

方原徹底來了興致,推恩之法他是有所耳聞的,乃是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提出的削藩之策,就是改分封諸王嫡長子承襲領地的政策,為諸子共繼承領地。如此一來,就可以將大族切分為幾個小族,小族則切分為幾個家庭。久而久之,就能徹底翦除某些原住民大族勢力過強,恃強而驕縱不法的局面。將這些原住民拆分成一個個小族後,也能斷絕他們聯合起來對抗官府的可能。

他撫著下巴說道,“若這些大族抗命不遵呢?”

陳永華說道,“一切按照方總督目前實施的策略。若遵命,許以良田,鉅額的商貿利潤;若不遵命,就聯合小族瓜分大族。這就需要方總督撤離之時,在島上留下足夠擅長山林作戰的軍士,以震懾這些原住民。”

方原沉吟著說,“漢武帝的推恩令能順利推行,只因為之前的七王之亂,各個諸侯王的勢力早被中央朝廷給打殘了。眼下,原住民的大族裡,只有阿美族受到了重創,其他大族如泰雅、排灣實力儲存完好,若陡然實行推恩之策,怕是會引起這些大族群起反之。”

陳永華朗聲說道,“所以推恩之策眼下是不行的,必須量時而行。應先支援泰雅族,徹底打垮阿美、排灣二族後,再行推恩之策。”

陳永華的三條策略是針針見血,針對臺灣島的痼疾,對陣下藥開出的方子。不僅有方政大略,更有實施細則,絕非靠賣嘴皮子混吃混喝的東林黨之流。

主持臺灣政務的合適人選,已是呼之欲出,就是眼前的陳鼎、陳永華父子!

方原也是個爽快的性子,當機立斷的拍了板,“陳鼎、陳永華,你二人真是上天賜給本督的治世之才。本督設臺灣島為臺灣府,歸閩廣總督府直轄。陳鼎為臺灣知府,陳永華為政務同知,一應官府的人選,交由你二人量才選拔,報知閩廣總督府。”

他突然就委以陳鼎父子主持臺灣政務的大權,陳鼎是既喜又驚,他一輩子就沒混上一官半職,跟著鄭成功也不過當了個小小的教諭。眼下,方原憑一次面試,就委以他知府的重任,這幸福也來得太突然了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永華顯然沒有父親陳鼎的樂觀,老陳持重的問道,“方總督任命知府一級的官員如此草率,是否太過隨性、兒戲?其成也速,其敗也速。”

方原暗暗好笑,陳永華的擔憂並不多餘。一個任人隨性的領導,懲處也必然隨性。方原平日裡任命官員也不是這麼隨性,但陳永華可是一代名人,被鄭成功譽為當世孔明,也是鄭經的老師,在鄭氏政權裡是德高望重,跟著鄭氏治理臺灣是卓有成效。

經過歷史驗證的這麼個賢才,方原還有什麼不放心?總不成穿越到三國,對委任諸葛亮以治國重任,委任關於、張飛衝鋒陷陣還要瞻前顧後,猶猶豫豫的吧!

這些心裡話方原卻不能和陳永華直說,只是淡淡的一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人之際,更不必拘泥於陳規。你父子只管治理好臺灣,無論資金,還是軍事,我會全力支援。”

陳鼎父子二人衝他齊齊拱手領命。

招募到陳鼎父子來主政臺灣,方原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

十日之後,施琅派出的哨船傳來訊息,鄭森的艦隊已沿著福建沿海一路劫掠北上,據說是要去京城,投靠朝廷。

鄭森撤退去了北方,對南方的威脅也算是徹底解除,方原可以放心大膽的率軍撤離臺灣了。

撤離之前,方原任命納吉為臺灣總兵,主持臺灣軍務,留下了五千善於山林作戰的山地特種營的軍士留駐守臺灣,以備不測。他擔心納吉會與主持政務的陳鼎父子難以形成合力,又將雙方叫到了一起,劃分了雙方的職權範圍。

主持軍務的納吉只能負責招兵、募兵、練兵之職,不許越線去幹涉政務。而陳永華父子,也不能隨意調動這支山地特種營。若有緊急軍務,可雙方協商決定出兵事宜;若軍情並非緊急,則需報知閩廣總督府下令後,方能調兵。

若雙方有任何矛盾衝突,嚴禁任何私刑、私鬥,須交由閩廣總督府來明辨是非。

五日後,方原率領一萬玄甲軍士,還有施琅、施福的兩支艦隊,浩浩蕩蕩的從臺灣城、雞籠城分兩路出發,分別回到了鎮海衛、泉州二港駐紮。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