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的住所是城南郊外的一個大院子,名叫河東院,約十畝地左右,集住處和江南日報的發行點於一體。
之所以叫河東院是因為柳如是別號河東君而命名,院裡養著二個女婢,有的是侍奉柳如是的,有些識字的則參與江南日報的發行工作。
方原抵達河東院時,柳如是顯然沒料到從未到過河東院的方原會突然造訪,本是午睡剛醒,睡意朦朧的她立刻令女婢先行帶著方原到了大堂,她自己則親自到灶房,備好了方原之前最喜歡吃的點心。
她再回到寢居,不緊不慢的沐浴、梳妝、著衣,穿戴得十分精緻,才盈盈出現在大堂。
方原在大堂裡等了半個時辰,見柳如是終於露面,目光在她身著的淡青水田襦裙上掃了一圈,雙眼微微一亮,笑著說,“柳姐,這都半個時辰了,不會是河東院裡藏了什麼男人吧!”
他的話裡話外透著些些醋意,柳如是淺淺一笑,兩個小酒窩越發的迷人,“方弟,你的錦衣衛這麼厲害,可以來河東院裡搜一搜嘛!河東院哪裡有一個男人,就是守院子的,灶房做苦力的,也全是體格健壯的婦人。”
方原笑著起身說,“久聞柳姐的河東院,江南文人無不向往,柳姐能否帶路,領我參觀一下河東院?”
柳如是微微一怔,以方原的身份和性子,絕不會做出捉姦這麼無聊的事兒,看來他這次上門還是有話兒要說。
“方弟,那是以前的事兒了,如今的河東院,從沒進過一個男人。”
柳如是說著話兒,領了方原先是到了前院發行江南日報的大屋子,內裡有十個女子正在埋頭忙和著,見方原、柳如是到了,立刻停了手中的事務,衝二人恭敬行禮。
柳如是令她們繼續做事,向方原說道,“方弟,江南日報所有文章的撰寫,校對,謄抄,發行都是她們分工完成。”
方原隨手翻了翻即將發行的稿子,有幾頁是柳如是做的新詩,還有幾頁是探討王明陽心學的,與政治相關的只有一篇討論揚州城賑災得力,大部分百姓已恢復正常生活的。
方原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江南日報和顧炎武的那個光明報哪個銷量更高?”
柳如是如實的答了,“寫正經公文的,歌頌朝廷的,總比不上那些謾罵、獵奇的小報受人歡迎,還是顧炎武的光明報影響要大些。”
看來無論穿越前後,都是造謠一張口,闢謠的跑斷腿。
方原微微一笑說,“柳姐,我有一個法子能提高江南日報的銷量,就是在報紙上刊登連載小說。”
明朝時期的小說早已取代了詩詞,成為市井的主流文化,四大名著裡有三部都是出自明朝。
柳如是沉吟著說,“連載小說我也想過,但找不到文筆斐然的人來寫呢?”
穿越前金庸、梁羽生那些新派武俠小說多如牛毛,無論文筆,還是價值觀與明朝都比較接近的,買幾本來抄一抄,連載二十年都夠了。
方原失笑說,“我那裡有很多市井小說,明日就派人來送給柳姐。”
柳如是輕聲應了,參觀了前院的江南日報,又帶他到了後院,從書房到灶房全參觀到了,確實如柳如是所言,院裡沒有一個男子,甚至連護院、灶房苦力都是女人。
兩人駐足在柳如是的閨房前,這是最後一個未參觀的地兒。一個男子入女子閨房,無論是在明朝,還是穿越前,其中的曖昧都是不言而喻。
方原猶豫著要不要入內,柳如是反倒是落落大方的說道,“方弟,我早已備好了糕點,還有上好的香茶,請吧!”
方原心兒微微一動,隨著柳如是進了她的閨房,胡琦等護衛的錦衣衛則老老實實的守在閨房外。
閨房裡是香霧繚繞,沁人心脾。
桌子上端端放著柳如是之前令女婢制好的蟹黃酥,還有一壺洞庭山上好的碧螺春春茶。
方原拿起糕點嚐了一口,滑而不膩,雖然至少有兩、三年沒嘗過柳如是親自做的糕點,但還是一下回憶起了那種熟悉的味道。
柳如是待他吃了幾口糕點,終於開口問道,“方弟,你今日突然來河東院,所為何事呢?”
方原飲了一口茶,正容說道,“我想江南日報全文刊登關於虛君實相、兩權分立的方案。”
江南確實流傳著關於方原會實行虛君實相的風聲,但怎麼個具體實施法,連她也一無所知,因事關軍政大事,她也不便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