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森的三萬鄭軍,一萬蠻軍從二十八都軍鎮撤走之後,方原順利的派軍進駐了二十八都軍鎮。
對這支撤離的鄭軍,方原沒有派軍前去追擊,而是交給了伏擊的玄甲鐵騎。從衢州府到溫州府還有數百里之遙,玄甲鐵騎可以銜尾追殺撤退的鄭軍,鄭森縱然不全滅,也會脫一層皮。
方原進入二十八都軍鎮的城牆,望著遠方的兩個火炮陣地,暗自感嘆鄭森真是一個難得的少年英雄,能將區區一個軍鎮打造成固若金湯的防線,令他欽佩不已。
軍鎮的百姓被鄭軍大肆的劫掠,見方原到了如遇救星,紛紛前來投降歸順,迎接玄甲軍進駐軍鎮。
楓嶺關的鄭芝豹也親自送來了大量軍糧,既是犒軍,也是向方原投降。方原今次能攻陷仙霞嶺古道,鄭芝豹的勸降之功居功至偉,忙對他善言撫慰,一再重申,絕對會遵守之前與鄭家談妥的投降條件,將南安縣封為鄭氏的封地。
方原十分掛心南直隸的軍情,但眼下鄭森未被擊潰,福建也未徹底歸順,他就是再心急,也不能在此時露出半點急於班師的心思,否則福建的大局還會再起波瀾。
方原在軍鎮耽擱了三日,將楓嶺關的五千鄭軍盡數改編,令麻林率五千軍士在仙霞關留守,以備後路。
然後親自率領七萬玄甲軍,由鄭芝豹帶領,踏入了福建境內。
一行人從仙霞古道經建寧府,到達了福州府。
鄭芝龍率總督府各路將領、軍官,還有福建巡撫吳之屏率各路文職官員、鄉紳、富商出城十里來迎接方原的玄甲軍士。
方原先是招來福建巡撫吳之屏,還有福建布政司等高官,向眾人再次重申,福建各州府只要順從他方原的統治,各級官僚之前的財富一概保留,不予追繳。
但從錦衣衛進駐福建開始,引入信訪制度,各府的政務接受錦衣衛監控。再有作奸犯科,按律懲處。至於上繳田賦、商稅的比例,比照浙江諸府,各級官員一應照舊,各司其職。
吳之屏仍是福建巡撫,福建布政司布政使、按察使等仍舊統管福建政務。吳之屏等人的利益雖有些些損失,從田賦、商稅上撈的錢比之前的少了,但總歸還是有點湯湯水水的。順利的保住官位,還有之前貪汙得來的財富,改朝換代能這麼輕鬆過關,眾人都鬆了口氣。
無論方原,還是京城朝廷來統治,對他們全無影響,也就對方原再三保證絕無二心後,老老實實的各回各家,官復原職去了。
方原其次召見了鄉紳的代表,告誡他們,他方原與明廷那些官員不同。眾鄉紳必須遵紀守法,不能魚肉鄉里,一旦有鄉民、百姓投訴到信訪信箱,那誰也別想矇混過關,有一件查一件,絕不姑息。
眾鄉紳見玄甲軍進駐福建既不劫掠,也不姦淫,比之明朝官兵,甚至鄭軍的軍紀好太多了,還能有什麼話說?個個衝方原點頭哈腰的保證,絕對支援方原對福建的統治,也會安分守己,不會魚肉鄉民。
方原送走了鄉紳的代表,又招來了富商的代表閩商商人。
因福建素來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福建境內能用於耕種的農田只有浙直地區的十分之一。所以福建人除了靠種地為生,大部分靠海的諸府,就是靠海吃飯。
閩商與其他商幫大大不同,是靠家族宗親維繫,憑海吃飯的商人團體,自古便有出海冒險開拓的傳統。南宋海洋貿易的興盛,閩商是居功至偉。
傳統閩商信奉‘三分本事七分膽’‘少年不打拼,老來無名聲’的信條。在方原看來,膽子大,敢衝敢拼的閩商也是大明諸商幫裡,能進行開拓,海外殖民,為數不多的商幫之一。只要有相應的政策傾斜,培養幾個中國的哥倫布,那是不再話下。
方原召集閩商商幫,也就是鼓勵他們不要將商路拘泥在大明國內,直接將勢力伸出大海之外,去拓展商機,甚至是海外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