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原立刻再次召集諸將開會,議題就是找出另一條上山的山路。
甘輝對仙霞關四周的地形是相當的熟悉,若仙霞關還有另一條路可以破關,那就不是浙閩第一關了。
甘輝嘆氣說,“方總督,自從浙入閩,就只有這一條行軍之路,還是當年的黃巢開鑿的。在黃巢之前,無論漢朝,還是東吳,都是從水路攻進的福建。”
方原沉吟著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行軍之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黃巢能開一條山道,我們自然也能開。”
在仙霞嶺上在開一條古道,這個工程量簡直是匪夷所思,也絕非數月之功能成功的。
方原見眾人是瞠目結舌,笑了笑說,“我們不是開一條山道,而是在關門之外的有利地形開一個火炮陣地。”
他的這個提議倒是可行,甘輝是向鄭氏復仇心切,第一個出來贊成,“方總督這個法子是另闢蹊蹺,奇謀妙算啊!若能有火炮居高臨下對關內狂轟濫炸,就能掩護攻關的軍士正面突破關門。”
方原的目光落在了熟悉仙霞嶺地形,善於在山間生存的山地特種營副統領納吉身上,問道,“納吉統領,若要在仙霞嶺之上開闢一個能容納二十門火炮的火炮陣地,需要多長時間?”
納吉這些日子早帶著族人去偵查了四周的地形,到了軍營外,指著關門之上的山嶺說,“若是開鑿到那裡,一萬人,五日就夠了。”
方原順著他指的山嶺望去,正好在關門之上至少三十丈的高度,在那裡佈置一個火炮陣地,足以對關門形成壓倒性的火炮壓制。縱然不用火炮,單是扔下巨石,也能對關門內的鄭軍形成足夠的威懾。
方原大喜,當即准予了納吉的建議,“好,納吉統領,立刻率人前去開道,五日之內必須打通這條山路。”
納吉當夜就帶著山地特種營的軍士開始打通山路,從山腳直到山嶺之上至少有一百丈的山路,荊棘密佈,雜草、樹木叢生,甚至還有野豬、毒蛇出沒其間。
關門內的鄭軍放任不顧這麼一處制高點,並不是沒有探清四周的地形,一是因山嶺之上的環境太過惡劣,開山鋪路的工程量著實不小。若要在山嶺之上再建一個防禦的軍堡,花費,還有駐守的成本太過高昂,在沒有戰事的時候,這個軍堡就顯得十分多餘。
二是因這個山嶺,上嶺的坡度較緩,下嶺的坡度較陡,縱然丟了山嶺,敵軍也不可能從山嶺俯衝而下,直趨關門之內。
但周全斌乃是鄭軍有數的名將,對這個山嶺的存在還是起了警惕之心,接管仙霞關後,在山嶺的半山腰布滿了暗刺,還挖出了一道深深的壕溝,壕溝前還構築了一道防禦工事,防止玄甲軍從山嶺之上俯衝破關。
納吉這些山民本就習慣了山林的地形,開路進行得十分順利,不到三日,就直接打通了通往山嶺之上的一條小路。雖然小路僅容一人穿行,但已足夠兩人一組,將火炮抬到山嶺之上。
他們還將山嶺之上的竹子、古樹砍了個精光,荊棘叢林也盡數清理,騰出了一大片空地,以供架設火炮陣地之用。
到了第四日夜間,仙霞關第一關門內的鄭軍還在熟睡之中,關門之上的鄭軍也在警惕注視著山間古道的任何一點小動靜。
“轟!轟!轟!”
山嶺之上,玄甲軍火炮陣地二十門火炮齊響,炮聲打破了整個夜空的寧靜,聲傳數十里,甚至連二十八都軍鎮的鄭軍都能聽到這一串驚天的火炮聲。
關門之內的鄭軍根本不知發生了變故,就被從天而降的鉛彈打得暈頭轉向,分不清東西南北。
主將周全斌還以為關門玄甲軍偷襲破關了,慌忙的衝出軍營,前去關門一探究竟,卻發現關門並未丟失。
這一下週全斌才算是回過神來,之前忽略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這個山嶺乃是關門的制高點,只要將火炮搬到山嶺之上,整個關門之內都會被炸得片瓦不存,再無還手之力。如今制高點已被玄甲軍搶佔,關門之內的鄭軍就如同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