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對倭國的貿易請求,方原不是不同意,故意為難這個倭國使者,在他內心是傾向以物易物,而不想收倭國的銀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方原佯作吃驚的說,“對不住,貴使,平日裡在大明叫慣了倭國,一下改不了口。對了,徐老闆,我該稱呼這倭,哦,不,什麼國叫什麼國?”
他是明知故問,徐華只能乾笑了一聲,在中間打起了圓場,“方總督,大明的邦交國書上稱為日本國。”
方原故作恍然的說,“原來是日本國,大日本國是不沾邊了,就叫小日本,這個貼切!”
倭國使者氣得面無血色,抽出隨身佩戴的倭刀,厲聲大喝,“八嘎!”
方原見他這麼快就沉不住氣,開始當眾動刀子,大笑幾聲,令錦衣衛上去將這個倭國使者捉了。
胡琦立刻喝令錦衣衛,舉起一排玄甲神銃,對準了倭國使者,喝令他放下倭刀,
倭國使者見到錦衣衛一排黑壓壓的槍口,他手中的倭刀除了能自盡,還有個卵用,估計還沒走近就被打成馬蜂窩,無奈之下,只能扔下倭刀,束手就擒,被錦衣衛五花大綁的捆了。
方原拾起了倭國使者掉落在地上的倭刀,觀其劍鋒寒氣逼人,鋒利異常,揮舞了兩下,破空聲脆而不悶,確實是一柄家傳的寶刀。
他將倭刀回鞘,又令人給倭國使者解綁,“我也不與貴使說笑,從今以後,但凡我方原與日本國的貿易,不再收取銀子,而是必須以物易物。”
倭國使者愣在了那裡,之前日本國就是靠傾銷白銀來換取大量物資,若要以物易物,將徹底打破日本現有對外貿易的格局。
倭國使者吃驚的問,“方總督,怎麼個以物易物法?”
方原直直盯著倭國使者,淡淡的說,“很簡單,我只要日本國最精良的薙刀、太刀、大野刀,還有日本國的夾鋼鍛造術。”
明朝從日本進口最多的就是倭刀,這些倭刀甚利於步戰,也是《武備志》上明文記載。錦衣衛、戚家軍都裝備有大量的倭刀,因價格較貴,普通軍士是無法裝備,只有軍官以上級別的才能裝備。
而日本國夾鋼鍛造技術,來源於唐刀的鍛造術,經過幾百年改良,確實領先明朝現有的刀劍鑄造術。
明朝後期仿製了大量的倭刀,無論外觀還是質量都是不如。但倭刀的夾鋼術,各種硬度的鋼材互相的配比,火候的掌握,如何降低報廢率,都是重要的軍事機密,絕不外傳。所以大明仿製了倭刀多年,仍是沒有取得突破。
這種實踐的鍛造技術,方原在百度上也是查不到的,只能與透過與倭國貿易獲得。
只要能得到日本的夾鋼鍛造技術,至少能將玄甲軍步戰的近戰搏擊能力提升一個檔次。征服南方,必須步戰為主,騎戰為輔,方原要交換這門夾鋼鍛造術,也是在為征服江南做著充足的準備。
當然,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國除了倭刀技術,再沒有方原瞧得上眼的。
倭國使者卻是神色堅決的說,“買賣軍刀可以談,夾鋼術不能談!”
反正生意是談出來的,看誰熬不住,方原也不慌不忙的一笑,“請回去通報天皇,幕府將軍,願意談了再來,我不急。”
倭國使者問道,“方總督,絲綢先不談,生絲買賣呢?”
日本的生絲自產不足,至少有五成需要從大明購買。生絲買賣關係到日本國內的穿衣取暖問題,遠比購買新款絲綢更為要緊。
方原仍是不緊不慢的給日本國施壓,“要談一起談,在談妥之前,我會斷絕轄內十府與日本國的絲綢、生絲買賣。”
方原轄內的十府就是最重要的生絲產地,若方原斷絕了生絲買賣,日本也找不到其他州府可以進口生絲。
倭國使者一聽,再無話可說,臉色陰沉的夾怒而去。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