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官員是拿俸祿過日子的,而且名義上的俸祿還非常微薄,和這幫官僚扯皮,肯定是沒完沒了,效率極低。
至於富商,行仁義是美名,不行仁義是本分,根本沒有將流民強行攤派給這些富商的理由。
唯一能在短時間內提供流民安置的,只能是整個朱明皇室的藩王、宗室。這些藩王,每人封王時都是封了土地的;至於宗室,每年都從朝廷領取了大量的俸祿。大明王朝的財政收入幾乎有三分之一都是用來供養這些宗室。土地,俸祿,在宗人府都是有案可查的。
每一個大明藩王,宗室,根據佔有土地的多寡,還有每年領取的宗室俸祿,必須定額、定量的安置流民。等平定流寇之禍後,再取消這項安置之策,將流民遣返河南。
據方原估計,明朝有封地的藩王,至少有二百二十個,平均每五畝封地安置一個流民,也能解決至少兩、三百萬流民暫時的生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明朝領取俸祿的宗室,在萬曆年間就有三十萬人以上,到此時應該超過了五十萬。這些宗室每一人安置流民一人,也能解決五十萬流民的生計。
這麼一算下來,至少開閘放水,抽去了李自成潛在的兵源三百萬。到時再數路大軍合圍李自成,李自成還能怎麼蹦躂?甚至無須攻打,李自成的流寇大軍也會不戰自潰。流民有了生計,誰還會去跟著李自成造反,說不定還能將李自成捉了來邀功。
對於那些不願安置流民的藩王宗室,方原也提出了懲處建議,立刻剝奪當時冊封的封地,藩王的封號,還有之後每年朝廷應該發放的俸祿。
他這一招開閘放水,釜底抽薪,其實是朱明皇室一場最後的自我救贖。
天下就是朱家的天下,連朱家人都不願自救,還能指望事不關己的官僚集團,百姓來救?挽救大明只是崇禎、方原的事兒?
是當福王被做福祿湯,還是做秦王、魯王,散盡家財,反擊流寇,都是這些藩王、宗室自個兒的選擇。
若朱明的藩王、宗室真的還有希望,能執行這一招釜底抽薪之策,那大明王朝或許還有救。若連朱明皇室都學著其他官僚,富商一樣,事不關己,甚至陽奉陰違的哭窮,這個大明王朝不滅亡就是天理不容!
任何一個龐大的宗室群體,都沒有權力平日裡坐吃百姓的血汗脂膏,消耗著國家三、四成的財富,但在國難當頭,還不願吐出一點,反哺百姓。
方原正好借這次開閘洩水之策觀望觀望,這個朱明天下還有沒有扶持的必要。是繼續輔佐崇禎,還是割據江南,自立為王。
他將奏摺寫好,託心腹親信秦展親自送去京城交給崇禎皇帝,崇禎若有疑問,秦展也可當面解答。
又過了幾日,方原沒等來蘇紅玉、柳如是的訊息,卻等來了佛郎機大商會的布蘭克。他隨行還帶了一個紅鬍子的老外,身形魁梧,著軍服,一看就是個軍人。
布蘭克是尼德蘭人,由中間人湯若望介紹來商談絲綢、瓷器、軍艦換戰艦貿易的。他向方原做了介紹,原來這個紅鬍子老外,是荷屬東印度公司駐臺灣總督普特斯曼派來的使者,名叫科恩。
科恩衝方原行了個軍禮,筆直端端的站著,“我奉普特斯曼總督前來拜見方總督。”
方原令二人坐了,卻在暗自揣測著布蘭克叫來科恩的用意。寶島臺灣,現在還落在這幫尼德蘭人手中,有朝一日,等平定了鄭芝龍,方原也會出兵收復臺灣,趕走這幫在大明領土上劃地盤的老外。
雙方都是各懷心事,更是在揣測對方的底牌,場面氣氛陷入難堪的沉默之中。
喜歡回到明末玩淘寶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末玩淘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