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
齊雅蕊疑惑的問。
“其實也沒什麼,我這位叔叔本就是習武之人,只要是練劍習武的人,認誰都對劍有著額外的好感,更何況是中國古代的十大名劍之一了。”我接話道。
和她說這些到也沒什麼,有多少來虎丘的人都是奔著劍池而來的,來劍池也是為了一睹曠世神兵魚腸劍的風采。
“嗯,這到也是,來這裡的人也有很多人都是為了見識見識魚腸劍以及三千把殉葬的好劍而來的。”
說罷,我和李牧之便跟隨齊雅蕊往劍池走去。
待我們三個到了一個寬敞大道後,就見到前面圍滿了人,等我們擠到前面,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巨石。
“這是千面石!”
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鐫刻著四個大字。
“虎丘劍池!”
齊雅蕊又道:“據說這四字出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手筆,另有傳說,現在的虎丘二字已非顏氏原書,而是後人補書刻上去的,所以在當地有真劍池、假虎丘的說法,所謂劍池是在崖壁下有一窄如長劍的水池,而吳王闔閭墓可能也在這裡,相傳當時曾以魚腸劍和其他寶劍三千柄之多一齊為吳王殉葬,故名劍池。”
“沒了?”我問。
“啊,沒了。”齊雅蕊回道。
我一聽完這話直接是石化當場,李牧之見也是笑了笑,搖了搖頭。
“喂?你們這是什麼表情啊?我們這些導遊都是這麼介紹的好不好?”齊雅蕊帶著些許生氣的味道說道。
“除了你剛才說的那些就沒其它的了?既為劍池,為何無劍?”李牧之道。
說完,李牧之還對了我眨巴了一下眼睛。
“我也不知道,我們這裡的導遊資歷最深有近十年了,他們都沒見過什麼寶劍,唯一留下的就是這座千面石。”
聽齊雅蕊這麼說,我們也不在為難她了,因為我們知道吳王劍池就在虎丘塔下的地底。
“今天可以了,就到這裡吧。”
隨後我從口袋裡掏出三百塊錢交到了她的手裡,又和她交換了手機號碼,弄完這些,我和李牧之便告別了齊雅蕊。
“夏劍聖,我觀此地風水,此地絕無可能會有甬道,而且以此地的地質也不適合開鑿地道。”
“那以李大師之見,虎丘何地是進入底下劍冢的入口呢?或者入口會在何地?”我問。
“依我剛才勘探,我覺得入口應該在虎丘塔的正北處,那裡的風水極佳,底下劍冢多半在那裡。”
說罷,我們兩個便返回了虎丘塔。
到了塔下,李牧之道:“夏劍聖,依我看,通往底下劍冢的入口十有八九就在此處一帶,葬經有云,“內氣止生,蓋言此也,淺深得乘,風水自成”,風水風水就是要藏得住風,納得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