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大家這樣想就錯了。我們之所以會這樣想,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大科技與小科技的關係。不知道航天科技與我們普通老百姓知道的科技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絡。
大科技和小科技是一種傳承和發揚的關係。所有的小科技,其實就是從大科技那裡傳承過來的。大科技是從一些重要的學術理論開始的。而小科技是利用了大科技裡面的一些可以用來研製供人們生產生活用品,而產生的科技。
就象我們普通人用的手機。表面上看這只是小科技。好象並不算是大科技。但實際上小小的手機也算是大科技。因為你要是光看一部手機,感覺它並不算是什麼大科技。
但是我們要知道手機的使用過程當中,可是要利用太空衛星來中繼收發訊號的。要是沒有空中的衛星,那手機是無法進行遠距離通訊的。
也就是說,我們知道的小科技,是以大科技為前提的。是大科技在支撐著小科技。要是沒有大科技,那小科技也就無法生存。大科技就象大海。小科技就象小河。要是沒有大海,那天空就不會下雨,而地上也就不會有小河。
手機雖然是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用品。可我們要知道,我們每打一次電話,那能夠讓手機訊號傳遍整個世界的,就是在距離地球幾百公里或者是上千公里高空的同步通訊衛星在起著作用。要是沒有這些和地球同步的通訊衛星,那我們的手機,就無法進行遠距離通訊。
還有我們的電腦,雖然現在成了每一個普通人可以擁有的高科技東西。看上去也就是一個小小的微機。可要知道,這個小小微機。是在航天技術的發展下才誕生的。
一開始人類研究計算機,絕對不是為了讓普通人使用的。計算機是為了航天技術而研發出來的。是因為航天技術,須要計算大量的資料。要是沒有計算機,用人工計算的話,那就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並且人在計算的時候,還是容易出錯的。而機器在計算的時候,不但可以極大的提高計算的速度,還可以保證在計算的時候,不會出現計算錯誤的事情。
正因為這樣,航天科技這樣的大科技是能夠帶動一些小科技的。要是沒有航天科技這樣的大科技,就不會有改善民生的小科技。
還有現在流行的人工智慧也是這樣。人工智慧這東西,在幾十年前就有了。這種技術,就是用在航天探測器上的技術。就是在研製要發射到遙遠的月球和其他行星上面用到的智慧探測工具。
要是沒有航天技術研發的探測器在前,就不會有現在流行的人工智慧。所以說,大科技帶動小科技。而大科技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航天科技了。
趙中遙對於這一切當然是非常清楚了。他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向太陽系的深處進發了。他們現在已經是在月球城修建了月球城了。
而下一步,當然要把他們的生存空間向太陽系其他的行星擴充套件了。而要進行下一步的工作,那首先就是要對整個太陽系來一次實地考察,讓我們要了解清楚太陽系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恆星系。在這樣一個恆星系之中,又有什麼多少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大行星。
雖然我們地球上已經有很多的礦藏。可是地球上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而隨著人類的人類數量不斷的增長,對於宇宙資源的須求也會不斷的增長。
當地球無法再滿足人類對於資源的須求時,我們必須把眼光放到整個太陽系去。
太陽系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恆星系。光近地的大行星就有八顆。其實,在遙遠的太陽系中間層或者是更加遙遠的太陽邊緣地帶,說不定還有更大的大行星等待著人類去發現。
由於太陽系當中,還有很多的大行星,還沒有被人類發現。那人類就有必要把這些大行星都找到。然後進行實地勘察。要看看這些大行星上面,有沒有供人類使用的資源。
趙中遙現在想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對整個太陽系來一次大梳理。要把繪製一個詳細的太陽系地圖。再採集一些大行星上面的礦產樣品。然後帶著這些礦產樣品,回到月球城當中,進行分析研究。
太陽系既然有地球這樣一個礦藏豐富的行星,那其他的行星上面,肯定也有很豐富的礦藏。
雖然一直到現在,人類也沒有在太陽系當中的其他行星上面,發現什麼生命的跡象。但在沒有對太陽系進行大梳理的時候,還是不能認定太陽系其他的行星上就沒有一點生命的痕跡。
趙中遙這一次進行的太陽系探險,有三方面的意義。第一,就是為了開發旅遊線路。要讓嫦娥城的旅遊業務,不只侷限於月球之上。還要向周圍的外太空進行擴充套件。讓很多遊客可以從月球城出發,到整個太陽系其他的大行星上面去旅遊觀光。
要是趙中遙現在能夠再開發出一條旅遊整個太陽系的旅遊線路的話,那肯定能讓月球城的收入增加很多。畢竟,要進行太陽系旅遊,那肯定花費是很多的。
雖然花費很多,可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還是有很多的大老闆的。他們手裡有的是錢,他們當然可以進行太陽系的旅遊了。
趙中遙非常清楚這一點,他知道,只要自己把這個太陽系的旅遊線路開發出來,那肯定能夠讓月球城的收入增加很多,這樣整個月球城的投入成本也就可以很快收回來了。
趙中遙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的事情,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