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遙雖然讓陳東山和張連營設計的新槍圖紙,用來生產308基地的首支實驗槍支。可他實在是對這兩人設計的新型槍支,沒有多大信心。因為他對這種槍支,已經有所瞭解了。就算是還沒有生產出來。也知道不怎麼樣。
作為一個從二十一世紀來到這個軍工技術落後的平行空間,趙中遙對於陳東山和張連營設計的槍支武器,已經有相當的瞭解了。
這種無託長槍管型步槍,他在生前也見過。雖然也流行過一陣子,但最終為市場所淘汰,沒有成為以後輕武器的發展方向。
無託結構步槍是步槍史上的重大變革,無託結構步槍並不是真正“無託”,其實“無託”步槍有一個內部構造更為複雜的“機匣。也就是說,去掉了傳統的槍托,直接以機匣抵肩。這種結構實質上是將機匣及發射機構包絡在碩大的槍托內,握把前置,彈匣和自動機後置,從而在保持槍管長度不變的情況下,縮短了全槍的長度。這是無託結構最為顯著的特點。
由於直接以機匣當抵肩,就在結構佈局上構成了槍管軸線與主支撐點在一條直線上的“直槍托”。直槍托的優點是射擊產生的後坐力在一條直線上傳遞,槍管上跳或擺動的力矩幾乎為零,加上採用彈道低伸的高初速小口徑槍彈,使射擊精度比傳統步槍有所提高。但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由於人的槍托抵肩點與眼點間的高度差,為了滿足使用者據槍瞄準的人機工效需要,包括美國M16步槍在內的直槍托步槍,不得不相對增加瞄準基線與槍膛軸線間的距離,這就是無託步槍瞄準具顯得比傳統步槍高,人的頭部相對暴露得多的緣故。
由於擯棄了傳統的槍托,使槍在結構佈局和人機工效的雙重要求下,槍的長度縮短了,高度和寬度卻增加了。由於握把前置於全槍的中部,使前後的質量趨向平均,全槍的質心位置一般剛好落在握把附近,單手持槍的感覺明顯較好。由於“無槍托”,在據槍瞄準射擊時,腮部直接貼在自動機頻繁運動的機匣蓋上,不得不在此處加上較厚實的外護套。同時,為了使全槍整體協調一致,槍的許多地方,諸如護木等也相應加厚。這樣並非不宜,外護套厚一些,特別是大量採用增強尼龍注塑成型的外護套,使槍本身的抗跌落和抗磕碰的效能大為提高。同時,對射頻高導致灼熱的防護以及據槍射擊的穩定性和握持舒適性也有好處。無託槍握把前置,扳?機與槍托底板的平均距離為400mm,大於傳統突擊步槍的這一距離,故射手抵肩據槍時,兩臂前伸的距離也偏大,如果是矮身材射手或穿著大衣、防彈衣使用時,就顯得比較吃力;如果迫不得已要與敵拼刺,那麼前手握持寬厚的護木,後手握持寬大的槍托,顯然不會那麼得心應手。
無託步槍自問世以來,之所以受到一些國家軍隊的青睞,主要是因為它具有突擊步槍的威力和近似衝鋒槍的長度,特別適宜狹窄空間和複雜地形條件戰鬥使用。但是,由於其結構及造型佈局方面的限制,除了前面所談到的一些不足以外,“五短身材”的無託步槍在戰鬥使用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射手眼睛在拋殼窗後上方,射擊時溢位的火藥燃氣刺激眼睛;二是不利於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發揮火力,例如利用右牆拐角進行反手射擊;三是後置彈匣往往受射擊陣位限制,仰角或俯角射擊不便等等。
步槍,作為軍隊中最普遍的單兵武器,必須具有儘可能大的戰術效用性、戰場適應性和人機適配性。美、俄兩個步槍大國都沒有采用“無託結構”步槍的原因,可能與此有關。
趙中遙對於這種結構的槍支也是相當瞭解的。而張連營和陳東山一起設計的槍支圖紙上面的槍支形狀,就類似於他在生前見過的一種無託結構的突擊步槍。
由於趙中遙已經知道這種突擊步槍有許多缺點,最終會讓AK47所淘汰。所以說,他現在根本不看重這一次的新槍設計生產任務。
他在開會時,說的那麼嚴重,也只是為了讓大家擁有生產武器的高度責任心和紀律性罷了。
因為,他知道,自己要生產的這一種槍支,可以說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槍支。而要把這種槍支生產出來,那生產這種槍支的工人,也決不會是一般的工人。
可這些工人之前並沒有生產過象AK47這樣嚴格要求的步槍。那又怎麼讓他們擁有象生產AK47一樣的高度責任心和自律意識呢!這就須要先給他們在精神上施加一定的壓力,然後再用一種普通的槍支武器來進行一次實驗。
趙中遙嘴上說,他很重要這一次的武器生產任務。其實,他心裡早就打算,把這兩個老傢伙設計的圖紙給仍到垃圾筒裡,讓大家直接生產他設計的AK47圖紙。
只是他現在還不能這麼做,人家兩個老傢伙的槍支還沒有設計出來,你又怎麼能說人家設計的不怎麼樣。一切,只有等這種槍支生產出來,出現了許多問題,那才能說明,他們設計的槍支不怎麼樣才行。
對於趙中遙來說,他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自己的AK47的設計圖給搞出來。
雖然之前,他已經把草圖給畫出來了,可要做成藍圖,可以拿到車間進行生產加工,那還須要進一步‘細畫’才行。
趙中遙成立一個生產任務突擊隊,讓趙剛來負責,就是自己要爭取一些時間,在新槍生產出來後,他也能把這個AK47的設計圖給搞出來,到時候,要是這兩個老傢伙設計的新槍不怎麼樣,那自己的圖紙馬上可以派上用場,這就不耽誤時間。
要知道,現在距離去M國參加輕武器展覽會,已經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留給趙中遙和趙剛他們生產出來新武器的時間也就更少了。
當然,趙中遙現在設計的這種槍支圖紙,可以說還是在偷偷進行呢!別人都不知道,他也暫時不想讓別人知道。
每天上班後,趙中遙也會象徵性地到車間轉一圈,看看大家生產的新武器怎麼樣了。
同時還會和趙剛聊幾句,要他一定要嚴格檢查每一道工序的質量。一定要順利地把新槍給生產出來。
趙剛也是點頭答應。同時保證在個星期內,把三支實驗新槍生產出來。
一開始兩天,一切都在順利的進行著。似乎一切都很是順利,很快就能把新槍給生產出來。
張連營和陳東山,也會時不時地到車間看看。當他們看到自己設計的各個槍支零件已經讓工人們生產出來後,心裡也很高興。
要知道張連營設計的這種步槍,並不是他自己設計的。只是他‘抄襲’別人的作品。
而陳東山對於這事也是很瞭解了。所以說,他們倆對於新槍的情況,可以說是不大瞭解的。只是好奇這種槍支生產出來,到底是什麼樣子,畢竟,他們倆之前也沒有見過這種槍支。
前兩天一切順利,可是到了第三時,就出現了點問題。
因為這種槍支的槍管很長。而普通的步槍管沒有這麼長。而之前車床都是生產短槍管的。現在要生產長槍管,就有些為難了。
車床不合適,須要重新換一臺大型號的車床才行。
可是要再換一臺車床,那就須要很長的時間。從向上級申請,到得到批覆,再把大型車床,從別的基地運過來,那至少須要半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