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華萊士斯皮爾蒙,美國;
第四道,蘇祖,中國;
第五道,泰森蓋伊,美國;
第六道,賈斯汀加特林,美國;
第七道,帕特裡克約翰遜,澳大利亞;
第八道,託比亞斯本傑明·昂格,德國;
此時無論賽場還是電視機前,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一個情況,八名男子200米決賽的選手裡,竟然有三個都不是黑人。
蘇祖,中國人,漢族。
託比亞斯本傑明·昂格,德國人,當前歐洲跑得第二快的人,純正的日耳曼血統。
澳大利亞的帕特裡克約翰遜,父親是愛爾蘭人,母親是澳大利亞土著,1972年出生在200的成績成為第一個非黑人而跑進10秒大關的第一人。在當時的時間點他也是有史以來的第17快,是大洋洲和澳大利亞男子100米紀錄的保持者。
“……這是田徑場上罕見的一幕,在世錦賽這樣大型賽事的男子200米決賽中,出現了三名非黑人選手。”
這幾乎有些顛覆所有人的印象,畢竟在國際性的短跑賽事,基本都是黑人選手,尤其是西非黑人和其後裔所壟斷。
而在現在的八名選手之中,竟然有三人是非黑人選手,不敢說一定是首次,但絕對是少有的情況。
在世界田壇的格局裡,基本上是西非黑人統治了短跑,東非黑人統治了長跑。無論是卡達或者其他國家歸化的短跑運動員,基本都是來自西非諸如奈及利亞這些國家。而長跑最強的幾個國家衣索比亞肯亞則都是東非黑人。美國和加勒比海域地區的黑人也多是西非黑人後裔。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短跑運動員在選材和訓練上也密不可分。像牙買加盡管人口少,但全國短跑氛圍濃厚,從小的選材就遠超過其他國家。而如奈及利亞這樣的國家,一個是大環境的關系,還有就是訓練水平和産業化較低,選材的基數不大,很多優秀的苗子都選擇了足球。
……
蘇祖站在第四道的起跑器後面,慢慢地舒展著筋骨,將身體調整到最好的狀態。
盡管沒有刻意去注意,但偶爾回頭,還是能夠感覺得到身後的華萊士斯皮爾蒙和約翰卡佩爾兩人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而他前方的第五道和第六道,泰森蓋伊習慣性地賽前喝水時,加特林面色沉靜地活動身體時,目光都會在蘇祖身上一掠而過。
無形的硝煙在空氣中彌漫,蘇祖可以感覺到這場比賽絕不輕松。
但越是這樣,他反而越提起了精神。
腦海中空明冷靜,排除著各種不相幹的雜念,身體在緩慢的活動中,反而漸漸熱了起來。
這場比賽,不會比他面對尤金站大獎賽的挑戰來得小,而且因為比賽等級的緣故,激烈程度還要高上許多。
泰森蓋伊,賈斯汀加特林,華萊士斯皮爾蒙,這些都是這個星球上最頂尖的選手,在牙買加閃電正式登頂之前,這幾個人再加上阿薩法鮑威爾,基本上就是絕對的統治男子一二百米短跑。
而現在,我來了!
蘇祖原地做了一個收腹跳,輕呼了一口濁氣,隨著裁判的各就各位的口令聲,慢慢走上了起跑器。
他此時感覺到內心火熱無比,全身的血液流速似乎都在加快著!
和世界上最好的選手競爭,跑贏他們,一次又一次,這就是他站在這個賽場上的目的。
四名美國選手的表情也沉靜非常,競技體育裡每個運動員的好勝心都是極度強烈的,更不要說當這種競爭牽扯到了國家榮譽的時候。
從大賽之前美國領隊喬治威廉姆斯開始採取策略,讓幾人在複賽和半決賽中盡可能消耗蘇祖的體能,為的就是保證決賽能夠奪冠。
而另外的兩名選手澳大利亞的帕特裡克約翰遜和德國的託比亞斯本傑明·昂格,兩人是第七道和第八道,同樣是神情沉靜,盡管在個人最好成績上和其他選手有所差距,但賽場之上,本身就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傾盡全力奪得冠軍,奪得好名次,這是每一個運動員的目標。
賽場外,沸騰的嘈雜聲和歡呼聲漸漸沉靜了下去。
現場數萬名觀眾都在盯著男子200米的起跑線,盡管今天的比賽沒有芬蘭本土選手進入最後的決賽,但現場的觀眾幾乎沒有什麼人立場,一個個都在伸長了脖子期待這場對決。
剛剛結束了半決賽的劉陽宇和石東鵬也站在場邊的觀眾席上觀看著這場200米的飛人大戰,一名中國選手面對四名美國選手的包夾這種事情兩人也很少遇見過。此時,都是一臉慎重地盯著起跑線。
在粵省香山市的體校裡,才剛剛接受了不到一年專業訓練的少年,緊緊盯著鏡頭螢幕,這位叱吒體壇的本家已經站在田徑最高的舞臺和無數歐美強手比拼。
李志忠站在賽場邊,在眾人眼中依舊是神情自若,只有那背在身後的雙手不時輕顫著,顯示出了他此刻絕不平靜的內心。
從幾年前的中運會開始,他在眾人眼前都是穩坐釣魚臺的模樣,但每一次蘇祖的比賽,他的內心都未曾平靜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