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上,當鏡頭對準起跑線前的各個第一棒的運動員時,其他幾棒的選手正細細地在跑道上量步點。各個棒次的運動員用自己的腳長相互在跑道的分隔線上衡量著大概需要的步距,然後在跑道上貼上事先準備好的膠帶,以便能夠更清晰地看準步點的位置。
4x100米最重要最理想的一點就是在接棒區間兩兩交接時雙方都仍是或者達到最高速度。
這就像物理中的理想狀態,很難說真正達到,至少不能保證每次達到,只能透過長期大量的訓練向這個狀態靠近。
這裡就需要兩兩之間不斷地量步點,不斷地磨合,一棒和二棒,二棒和三棒,三棒和四棒,這也是專業的接力隊必須做的工作之一。
像蘇祖現在就基本要量好步點,控制在沈運保進入步點區域時,開始快速起步加速,這裡不但要評估自己的速度,而且還有考慮到沈運保的速度。只有在他和沈運保都達到最高速度時候,才算是完美的交接棒。
在2004年4x100米的世界紀錄是37秒40,而邁克爾約翰遜的400米紀錄是43秒18。這裡可以看得出,同樣是400米,但是4x100米的紀錄比400米的紀錄快得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除了第一棒有起步加速過程算在時間內,其他的二三四棒的加速都是在接力區完成的,當接力棒交接完畢,運動員直接就是最高速狀態,所以才能夠跑得出遠超過一個人的400米紀錄。
蘇祖按著步點的位置,實驗性地起跑了兩趟,大概已經把握住步伐的距離,才緩緩地停了下來。
“蘇祖哥哥,加油!”
“中國,必勝!”
現場的觀眾席上,在蘇祖交接棒的彎道進直道區域,幾聲喊聲從旁邊傳了過來,即便是現場嗡嗡的嘈雜聲也沒有將他掩蓋下去。
蘇祖轉身回頭看到的是一個家四口,一大一小兩個小朋友臉上貼著國旗,手裡揮舞著旗幟,正在吶喊助威。
“我會的!”蘇祖招了招手,心裡默默說道。無論在哪比賽,無論何時何地,一直都有人在你身後支援著你。
“on r arks”起跑線前,裁判透過擴音器的提示運動員就位的聲音響起。
蘇祖在第四棒的位置,很快收拾起心情,站在了算好的接力起跑區域,等待著最後一棒的到來。
啪!發令槍聲響起!
“比賽開始!”
楊劍猛然大喊一聲,電視機前和現場的觀眾都驟然爆發出了激烈的歡呼之聲。
現場六七萬名的希臘觀眾雖然在昨日的200米決賽噓聲連連,但今日的男子4x100米比賽並沒有再次出現惡劣的現象。
十六支隊伍裡沒有希臘,但作為奧運會最頂尖的賽事之一,大部分的人都不吝喝彩加油。
“陳建的起步速度非常不錯,正在快速地加速,交接棒一定要穩,不要出現失誤。”
在楊劍的快速解說中,賽場上已經是歡呼之聲連成一片。
第四道陳建聲音飛速掠過賽道,因為前伸數的關系,他對應最比較的就是五六七八四個道次的選手,此時他腦海之中只有一個念頭,追上他們,和他們拉近距離,那樣就能夠迅速獲得優勢。
作為能夠百米專案闖入複賽的短跑運動員,最好的百米成績在10秒20以內,他和同小組的第一棒比起來絲毫不弱,甚至還有著不小的優勢。
轉眼間就到了交接區域,此時楊光宗看著陳建的身影到了他算好的位置,猛然開始加速奔跑,他的前半程加速偏慢,剛好可以契合陳建後半程的最高速度。
“接!”
一聲即便在震耳欲聾的嘈雜聲中也聽得見的喊聲,楊光宗在跑到自己算好的步伐位置時,頭也不會手一伸,接力棒就穩穩抓在了手裡。
“……交接棒很完美,現在看楊光宗的速度了,第二棒的距離最長,楊光宗是200米選手,他最擅長的就是長距離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