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眺過整個體育場,四百米的跑道上,每個節點都有著運動員。
前面一二三棒,由於彎道的緣故,不同的起跑道次位置都有所不同,但是到了蘇祖所在的第四棒,彎道進直道的這個關鍵區域,所有的運動員根據最後彎道的弧度,站列的位置就比較接近了。
“放鬆,專注,發揮出訓練的水平就可以。”
蘇祖輕吸了一口氣,又舒緩著慢慢吐出,平複著微微有些顫抖的心情。
目光越過賽場,停留在了第一棒的運動員那邊。
“on r arks。”賽場上,發令員聲音響起。
八名接力賽第一棒的運動員陸續踏上起跑器。
現場安靜。
本屆亞錦賽最重要的一場比賽馬上開始。
“set。”
國際標準的預備口令聲中,運動員從下蹲變為弓背俯身的起跑姿勢。
“啪!”
發令槍聲響起,比賽開始!
沈運保在槍響的瞬間,猶如一顆子彈頭一樣,飛快地射了出去。
這個時候,不再需要任何的保留,只用加速加速再加速,最快速的沖刺。
“第六道,第六道,率先進入了接力區域!”
楊光宗俯身保持著起跑姿勢,在比賽槍聲響起之後,就一直側著頭牢牢地注意著沈運保的位置。
在沈運保踩過他劃的步點位置瞬間,他開始起跑加速。
“接!”
一個聲音在身後驟然響起。
楊光宗左手往後一伸,手掌分開,虎口朝下,啪嗒一下,接力棒從下往上落到了他的手裡。
這就是千百遍練得純熟無比的動作,楊光宗前半程起步加速稍慢,而沈運保到了後半程速度逐漸降了下來,兩人又有著身高差,各方面都能做到第一棒最穩妥。
左手在抓住接力棒的瞬間,楊光宗邁著大步子開始有力地加速。
第二棒是直道,得往接力區後面站一些靠近一棒,然後給三棒時又得在交接棒的過程中多跑一段,在4x100米專案中,相對選手需要跑的距離是最長的,之所以選擇楊光宗,就是因為他有著比較充分的後程速度,在較長距離的高速跑中保持速度,能夠一直穩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很快憑藉著一棒和二棒保持下來的優勢,楊光宗在二棒交給陳建的時候,已經領先了其他幾個隊伍。
跟得最緊的泰國隊和日本隊,這時候,也被甩開了一定距離。
陳建接到楊光宗的接力棒後,速度提升到了極致,第三棒要的就彎道技術和絕對速度夠快的選手。
陳建雖然不跑200米,但他的彎道技術還是不錯的,在他跟腱受傷前,就曾有專門訓練過彎道技術。
而且第三棒的跑動距離最短,大概就是八九十米,最是能夠完美體現陳建速度的距離。
“老袁,這個冠軍,有戲啊!”
賽場邊,餘立偉看著楊光宗以優勢將接力棒交給陳建後,忍不住大聲地叫了起來。此時中國隊已經穩穩地拿到了優勢。
袁郭華緊繃著一張臉,眼珠子幾乎就是隨著每個運動員的步伐不斷地變換著,對於餘立偉的喊聲絲毫沒有半點反應。
李志忠的目光同樣跟隨著陳建的腳步,一顆心瞬間就提了起來,第三棒距離很短,選手奔跑起來就是一晃眼幾秒鐘的時間,馬上就到了和第四棒選手交接的瞬間。
而第四棒選手,蘇祖,此時正在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