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折磨、性侵幼童,以此來獲得快感和成就感。他對幼童有著扭曲的依戀和感情。
他這樣的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差,所以他或許在短時間內換過多次工作。
他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社交能力較差,缺乏自信,自尊心弱。
他恐懼與成年人交往,但卻能和小孩很好的交流,或許還很受幼童喜歡。
他會經常瀏覽和觀看兒童色情的網站、圖片、影片,以滿足平時的幻想和慾望。
他性侵或者騷擾過自己親友的孩子,或許還和被害人的家長、監護人認識。
他在童年時,曾經被人孤立過,所以更加渴望幼童的接近。
他可能多次搬家,居無定所。”
日光照在他筆挺的西裝上,他目光淡漠沉靜,說完後微微掃視一圈,沉默了。
不止李宏,連葉臻都有些驚疑。
這三天三夜,林北欽都在不眠不休地為兇手做側寫。
李宏等人都安靜著,快速地整理回憶林北欽的話。林北欽作為一名刑警、鑒識專家和神探,就算沒專修犯罪心理,但多年的辦案經驗也足以支撐他做出篤定的推測。
何況,他的有些推斷,與警局裡的老刑警不謀而合。
只是李宏依舊有許多疑慮,他慎重地問:“為什麼兇手的年紀是在30歲到45歲之間?”
林北欽面色如常,平靜地說道:“美國聯邦調查局有調查資料顯示,大部分性侵兒童者第一次性侵兒童的年紀是在32歲。我們現在要追查的兇手,他是在兩個月前開始密集作案的,所以我推測他的年紀大約在這個區間。但這只是一般情況,也不能排除我們這位兇手很特殊。也有會在十幾歲開始性侵殺害兒童的案例。”
李宏面色凝重。
另一名刑警問:“為什麼兇手會和受害者的家長認識?”
林北欽說:“通常情況下,性侵兒童者會努力的讓自己顯得正常化。在作案初期,他會選擇熟人下手。為了消除監護人和孩子的警惕心,他會主動接近兒童和其監護人,比如熱情的幫助孩子的父母,和其父母成為朋友。有的甚至為了方便接近幼童,與單親的媽媽建立戀愛關系。”
眾人詫異。
又有人問:“為什麼他會多次搬家?”
林北欽習慣性用手指輕敲桌面,說:“在作案初期,他可能會因為手法不夠熟練,不夠警惕被親友發現過。為了不引禍上身,他只好搬家。”
“這變態!”有刑警叱罵,
林北欽依舊冷靜自持,他說:“他從騷擾到行兇,一定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第一次殺人,由於經驗不足,也大可能會選擇身邊的熟人作案。所以,我們需要快速確定他的第一個被害人。這樣就能縮小偵查的範圍,快速鎖定兇手。”
李宏說:“李逸止法醫已經帶著法醫團隊加班加點地驗屍比對了。我們目前無法確定誰才是兇手的第一個受害者,也不知道那些屍體是不是全部的幼童。但那具白骨化的屍體,可能是他作案前期的被害者。我們會盡快確定白骨屍體的身份。”
林北欽輕輕頷首,他看向路徵,說:“也可以排查一下近段時間的兒童色情網站,還有含有兒童色情內容的社交ip。”
“好,”路徵說,“蓉縣前段時間進行了淨網,掃除了一些本地的不法ip,我或許能從裡面排查到線索。”
作者有話要說: 側寫資料,參考《犯罪心理學》第11版,李玫瑾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