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初晴沒想到她憋好的王炸還沒有將沈大娘一家炸出來,倒是先把韓老太這個沉浸在辣椒香味中的老太太炸出來了。
“遜哥兒,嵐姐兒,你們快去吧,路上有人問的時候千萬不要含糊,娘怎麼教你們說的,你們就原原本本,一字不差地講給別人聽。”
沐初晴催著莫子遜和莫子嵐快點去村東頭的王婆子家,將兩個奶包子派發出去之後才哭笑不得地扭頭看向韓老太。
“小姨,你這麼著急做什麼?我心裡有數呢!剛把黃金物件兒給了人家,我立馬就要再給哲子說一門親事,你當我是開金礦的,買黃金不要錢啊!再說你想想,我一共去過縣城裡幾次,哪有時間給哲子說親……”
韓老太一想,好像還真是這麼理,可是這樣琢磨讓她更想不明白沐初晴為何會那麼說了。
沐初晴笑笑,“這還沒有成婚呢,我怎麼能讓未過門的媳婦孃家就把我弟哲子看輕了,一個外姓的嫂子都敢陰陽怪氣地擠兌哲子,若是沈巧蘭的親哥來了,他是不是還想動手啊?今日不給老沈家一個教訓,這門親事就算成了我也不放心。哲子這麼好的一個孩子,親事又是我給一手張羅的,我可不能將哲子的一輩子毀了。如果我給哲子找的這門親事是個火坑,那我就算自己跳也不能讓哲子跳下去。”
韓老太聽沐初晴說這只是一個‘教訓’,揪緊的心才放下來,嘴唇動了動,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小姨知道你是好意,可是你指名道姓讓遜哥兒和嵐姐兒在村裡說是給他二舅在縣城中找了一個姑娘,這不是說哲子是說誰。”
沐哲點頭,他也覺得沐初晴這樣做有些欠妥當。
沐初晴不以為然地聳聳肩,“還有強子啊,強子在你們家排行老二,雖然平時遜哥兒是連名字一塊兒喊得,可是我就說遜哥兒喊強子也是喊二舅,村裡人誰能說我是錯的。”
這顆擦邊球,沐初晴打定了。
……
沐初晴將成衣坊中的韓月蘭喚了出來,在與灶房連通的大屋子中擺好吃飯用的大圓桌,將火鍋放在圓桌的中央,開始準備各種菜蔬和肉類。
雖然涮羊肉和涮牛肉好吃,可是沐初晴一時半會兒弄不到羊肉和牛肉,只能先利用豬肉將就著,出神入化的刀工一出,薄如蟬翼的豬肉被整整齊齊地碼放在大瓷盤中。
各種新鮮的菜蔬也洗好擺了上來,沐初晴看著缺少了各種豆製品和麵筋,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快將鎮子上的豆製品作坊弄出來。
現在弄是肯定來不及的,沐初晴只好將水果也洗好端上了桌子,不然桌子太空蕩了顯得不好看。
看著有紅有綠的一桌子水果蔬菜,沐初晴再想想作坊中幹力氣活的一群人,生怕中午只吃火鍋吃不飽,又鑽進灶房中揉了一團面,放在一邊醒著,等火鍋吃的差不多的時候,將這些面直接在火鍋底料湯中煮著吃,應該能管飽。
剛將拉麵抻好,莫子遜和莫子嵐就進了門,吧啦吧啦將王婆子叮囑的一些禮數像倒豆子一樣講給沐初晴聽。
沐初晴兩手抓面,這些禮數自然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過韓老太倒是多心聽了一遍,畢竟韓剛和韓強要在清河縣這邊說親,若是不懂這邊的風俗禮數,日後怕是要被當地人說成笑話聽的。
“行了,娘都記下了,你們去將人都喚過來,準備吃中午飯了。”
沐初晴將拉好的拉麵放在一邊,上面灑了一些從淘寶空間中買的澱粉,怕面放的時間長了黏在一塊兒。
將木炭放進火鍋下面,用火摺子輕輕一引,幾搓橙黃色夾雜著淡藍色的火苗就從木炭上浮了出來。
沐初晴買的火鍋是鴛鴦鍋,中間用兩塊銅片隔開,兩邊放的都是老湯底料,不過沐初晴在其中一邊倒了一勺辣油,將乳白色的老湯底料迅速染得火紅。
等到底料煮沸的時候,沐初晴說了一聲能吃了,各種食材頓時被放入火鍋中,底料翻滾間,熱氣氤氳裊裊上升,香味兒讓在座的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胃口大開。
沐初晴為了讓火鍋底料多一些甜香味,特意取了兩個新掰好的玉米棒子切開,煮進了火鍋中,將老湯底料的油膩減輕不少。
愛好吃辣的人眼睛都盯著紅湯鍋,經受不住辣味的則是眼睛都盯著白湯鍋,少數人不能吃辣,可是又被紅湯鍋裡火紅的辣油引得饞蟲大動,咬牙從紅湯鍋中夾一筷子燙好的蔬菜,胡亂塞進嘴中,吃的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展,一臉痛並快樂的模樣。
剛開吃不久,韓強和莫子謙揹著兩個包袱回來了,沐初晴連忙招呼二人洗手過來吃飯,只見二人小心翼翼地將包袱放下,開啟包袱看了一眼這才過來吃飯。
沐初晴猜到包袱裡多半是昨天韓強和莫子謙不回來的原因,不過也不著急看,招呼二人落座之後,嘴上說著去看看面條有沒有黏住,實則施施然地走到包袱邊,輕描淡寫地看了一眼便將包袱皮合上了。
“面沒有黏住,喜歡吃的放開吃,一會兒我再煮點面。”
沐初晴面色完全看不到任何的不自然。
……
這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吃火鍋的時間裡,整個西營村的八卦圈子沸騰了!
沐初晴在給剛和沈巧蘭定了親事的沐哲相中另外一門親事的訊息彷彿是長了翅膀一般,如沐初晴所料,迅速席捲整個西營村。
有男人聚在一起感慨沐哲好命的,順便抱怨一下自己怎麼沒有攤上這樣一個為弟弟著想的好姐姐,也有女人替沈巧蘭打抱不平的,更是有好事者在私底下開始猜測,這裡正家的閨女進了老沐家的門之後,是要做大還是要做小。
兩房各執一詞,頗有叉腰在清河邊上大辯一場的沖動。
說沈巧蘭嫁過去要做大的人是因為相信沈大娘爽利的為人,認為沈大娘不可能將寶貝了這麼多年的閨女嫁出去做小;而說沈巧蘭嫁過去要做小的人是因為聽王婆子親口說,沐初晴問的禮數是縣城裡取正堂夫人的禮數,而不是那些隨便抬個姨太太進偏門的禮。
總之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這八卦事件當事人之一的沈巧蘭一聽村中的留言,頓時連飯都吃不下了,直接在自家大哥大嫂面前摔了碗,回到自己屋子裡,關上門哭成了淚人。
裡正沈伯和沈大娘面面相覷,一陣唉聲嘆氣。
一邊是自家兒媳婦,一邊是自家閨女,真是讓人難以站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