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到顧知州府上拜謝師恩、聆聽教誨,然後去往關係不錯的新科進士家裡送禮賀喜,最後是擇吉日設宴答謝曾經過來賀喜的那些賓客。
如此忙忙碌碌了七八天時間,明家人和喻家人就坐上騾車回了自己的老家福興縣。
明家和喻家原本都是災荒年間逃難過來的,所以在福興縣五里屯的明家祖墳,埋著的輩分最大的明家人也就只是明老爺子的祖父和叔祖。
明老爺子的那位叔祖在逃荒期間沒少吃苦,身子骨兒一直都不大好,在哥哥嫂子的精心照料之下也只不過才堪堪活到十八歲。
原本明老爺子的祖父還想著把自己的兒子過一個到弟弟名下,卻不料他們老兩口兒這一輩子居然就只生了明老爺子的爹這一個兒子。
最讓他們無奈的是,明老爺子的爹居然也只生了明老爺子這麼一個兒子。
所以一直到與世長辭,明老爺子的爺爺也沒能把自己弟弟的香火問題給解決了。
好在以明老爺子為首的明家兒孫,每次來祭奠都會連著明老爺子的這位叔祖一起祭奠,倒也不至於讓他老人家九泉之下孤苦無依。
至於喻嘉言,他雖然已經把自己親孃的墳給從五里屯的喻家墳地裡遷了出來,但是他也依然需要回去五里屯祭祀先祖。
於是他和明月就也帶著家裡的三個孩子一起回了五里屯的喻家小院兒。
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喻守德居然在他們趕回五里屯的第二天就也風.塵僕僕的從府城趕來回來。
不過他這次倒是學聰明瞭,不僅沒有帶著劉氏以及劉氏生的幾個孩子,而且還學會了趁著天色昏暗的時候偷溜進村。
當然,他並不是害怕喻嘉言難做,而是他自己丟不起那個人。
雖然一開始他選擇了停妻再娶,在喻嘉言有出息之前的那些年也從來不曾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後悔,但是這卻並不代表他就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行為有多麼離經叛道。
不說律法上他是絕對的理虧,就是在五里屯,在這個世上的絕大多數樸實農戶的眼睛裡,喻守德的這種行為也絕對是要被人鄙夷唾棄、被罵上一句“喪了良心”的。
這也是為什麼喻守德會拒絕劉氏母子同來,會覺得自己沒臉再見五里屯的這些鄉親。
如果不是喻嘉言中了進士,即將外放做官,喻守德想要跟著喻嘉言到他任上去做老太爺,他是決計不會再踏進五里屯這個生他養他一場的小村子的。
他的突然出現,並不是因為他耐得住性子,不想在府城鬧出事端,而是因為他前段時間恰好不在府城。
等到他從鄉下趕回自己家裡,又從劉氏母子那裡聽說了明家“一門三傑”造成的轟動,以及明家的姑爺喻嘉言也同時中了進士的這件事兒時,明月和喻嘉言都已經坐上了返回福興縣五里屯的騾車。
劉氏母子急得彷彿熱鍋上的螞蟻一般,但是他們卻不敢撇下喻守德,自己去找喻嘉言。
好不容易盼回了去鄉下檢視田地情形的喻守德,劉氏母子忙就攛掇著喻守德去找喻嘉言。
喻守德乍一聽聞,好半天都沒能回過神來,最後還是越說越離譜、越說越高聲的劉氏等人讓他清醒過來。
出乎劉氏母子預料的是,喻守德這次居然鐵了心要撇開他們,獨自返回五里屯。
劉氏當然不會同意喻守德的這番打算,在她心裡,喻守德待她早已大不如前,她害怕喻守德會為了跟著當官兒的兒子享福而撇下他們母子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