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心疼自己孃家人,等到明家徹底沒了這種魚,她在商量過喻嘉言之後,就開始隔三差五的往明家送魚。
明許為此還特特上門謝了一回她和喻嘉言,“...得虧那魚才一收上來我就讓人送了一批迴去五里屯,不然咱爺咱奶都撈不著吃上幾頓嚐嚐鮮。”
明月笑著安慰他,“有了今年的經驗,明年咱們就可以種更多稻子、養更多這種小魚了。到時候咱們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
明許聞言不由笑了起來,“那等收完秋,咱們可得再多買幾個莊子回來。”
“我已經跟孫牙人打過招呼了,他說會幫咱們留意著。”喻嘉言親手倒了一杯清茶給明許,“明年咱們是不是要在所有稻田裡面都養魚?”
他有此一問,魚的搶手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卻是,他家莊子上那五十畝養了魚的稻田,稻穀產量居然比另外五十畝沒養魚的稻田提高了約麼一成左右。
明家莊子上的兩塊對比田也是一樣,養了魚的六十畝田,收成比沒養魚的六十畝田要多出一成左右。
對比如此鮮明,莫說明許他們這些首次種稻的,就是劉大郎和顧知縣這種種稻老手都大感驚奇。
顧知縣甚至為此專門找了明月一次,問她能不能讓劉大郎把這法子傳回他們的老家南沙縣。
明月當然不會說不行,她固然很想走在多數人前面,靠著“新奇”二字多賺錢,但是這卻並不代表她是那種死要錢的人。
農耕技術的進步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改善底層人民的生活條件,如果她沒那個本事也就罷了,可她偏偏有幸在現代耳濡目染近三十年。
她只是個普通人,做不到兼濟天下那麼偉大,但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她卻不會拒絕傳授一些來自現代的寶貴農耕經驗給這些“古人”。
就像之前明家種紅薯、土豆、玉米、辣椒、西紅柿、花生、向日葵等新奇作物,過了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明家就會陸續把種植手法傳授給親戚、鄉鄰、熟人。
還有她家利用山林和水塘發展副業的法子,她家也已經陸續傳授給了福興縣的很多人家。
廣結善緣,這也是明家在福興縣會有那麼多“熟人”的原因所在。
“...不止是稻田養魚,我還可以讓人教一下劉叔怎麼利用那些不值錢的山包、水塘掙錢。”明月說著就將視線轉移到了劉大郎身上,“只是這樣一來,劉叔怕是就要在福興縣再多待一到兩個月的時間了。”
劉大郎喜得直搓手,“那我讓人給家裡捎給信兒。”
他是個勤快人,在福興縣的這幾個月,他沒少幫著明家和喻家莊子上的下人做事,那些下人一來喜歡他為人,二來主家早有交代,所以很快就和他打成一片、要好起來。
隨著彼此之間距離的拉近了,劉大郎沒少聽那些下人吹噓明家和喻家的發家史,所以明月提到的“山林種果樹養雞鴨、池塘種蓮藕養魚蝦”的賺錢方法,他其實也是有所耳聞的。
如今明月願意教他,他能不高興才怪。
喜歡明月有光人有情請大家收藏:()明月有光人有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