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許此言一出,劉家三兄弟頓時鬆了口氣。
能有妹妹、妹夫幫著拿主意,對於人生地不熟的劉家三兄弟來說無疑比啥都強。
劉大郎代表自家同意了明許的這個提議,於是眾人在稻種全部入庫之後就又坐著騾車回了縣城。
當然,劉大郎三兄弟坐的並不是他們用來拉貨的騾車,而是顧知縣的侄兒帶來的屬於顧家的那輛騾車。
至於他們帶來的三輛騾車,明許已經讓人好好安置在了莊子裡頭。
至於劉家三兄弟,聽到明許說願意先幫他們照看那幾頭青騾,劉家三兄弟全都暗暗鬆了口氣——雖然縣太爺是他們親妹夫,他們卻也不想帶著三輛騾車找上門去。
無他,實在是他們借來的破舊騾車與縣衙的威嚴莊重嚴重不相匹配,如果他們真的帶了騾車過去,那他們的妹妹、妹夫毫無疑問會因為他們而被人笑話。
一行人浩浩蕩蕩去了顧家,早就已經在等著自己三個哥哥的顧夫人聽到動靜,第一時間從院子裡頭迎了出來。
與她前後腳迎到門口的還有顧知縣,顧知縣雖然已經做了官,但對自己的幾位舅兄卻是一如既往的敬重。
一陣熱熱鬧鬧的寒暄見禮之後,顧知縣兩口子把所有來客全都請進了二進院子的正房堂屋。
劉家三兄弟先是給顧老夫人見了禮,然後還非常出人意料的代表自己家人送了一對銀手鐲給顧老夫人做壽禮。
顧知縣都驚呆了。
他萬萬沒想到劉家人會記得自己孃親的生日。
劉大郎笑的一臉憨厚,“小妹去年有提到過,我娘那時候就給記在心裡了。這不正好我們兄弟三人要過來福興縣送稻種嘛,老太太就去鎮上買了一對銀鐲子,讓我們替她捎給顧大娘。”
顧夫人臉上有光,顧老夫人和顧知縣卻都感動的不得了。
在他們老家,老人就算活到六十七十也未必有子女給過壽。
倒不是老人生養的子女不孝,實在是鄉下地方日子緊巴,誰家都是勒緊了褲腰帶在過日子,親戚也好,子女也罷,給老人過壽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筆能省則省的大開銷。
正是因為對老家的情況非常瞭解,所以顧知縣根本就沒給自己的那些親戚透過口風。
他可不想因為自己當了官,有了條件給老孃過壽,就讓親戚們也跟著破費。
在這種情況下,他老岳母還能記得他老孃的五十整壽,顯然老太太是真正用了心思的。
顧知縣幫著把銀鐲子遞給了顧老夫人,顧老夫人珍而重之的摩挲了好一會兒才讓顧夫人幫她把鐲子收進裡屋的箱籠裡頭。
因有明許等人在跟前,顧夫人並沒有急著跟自己孃家哥哥閒話家常,而是在跟自己哥哥略微寒暄了幾句之後,就主動和明許他們說起了稻種的事兒。
明許心知他們親人見面,彼此必然有千言萬語要說,所以直接就把明家的賬房林先生算出的稻種錢、車馬錢、住店錢、吃飯錢、僱傭鏢師錢...等一應費用全都報了一遍。
末了他又微紅著臉提出,能否讓劉家兄弟留下一人,直到幫著他們把水稻成功種出再返回南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