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極北之地,從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稱汗算起,已經有近三十年陷與虜手。
這些遼東的匠戶們手藝嫻熟,但卻看不見明軍復土的希望,為了活命,都是不得不為清軍打造器械鎧甲。
赫圖阿拉,也就是建虜話中所稱的老寨,有努爾哈赤稱汗時修建的汗廷。
在入關以前,滿洲八旗所有的中心都圍繞著此地。
這種闊刃雁翅刀,在馬上藉助馬勢,威力比起一般的中原馬刀強了太多。
對於普遍身體素質強於漢人的滿洲戰兵來說,闊刃雁翅刀就是最合適拿到戰場上來的。
李自敬就曾在戰場上,體驗過這種刀的威力。
當時李自敬眼見一名滿洲騎兵下馬,雙手握持此刀劈砍而來,猝不及防下硬接了一刀。
那一刀的感覺,李自敬現在都是記憶猶新,當時只覺得整個手臂都被震得發麻。
好在原身雖然沒怎麼上過陣,前半生卻也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終日給地主做佃農,埋頭苦幹,體力尚可。
但要是連續四五刀這麼劈砍下來,李自敬也不確定,自己到底能接得住幾刀。
手中的明代將官制式佩刀雁翎刀雖然鋒利、堅固,卻以靈巧、美觀為主,不足以和這種闊刃雁翅刀硬碰硬。
若是一些力氣孱弱的,幾乎兩三刀下來就會被砍得搖搖欲墜,整個人的心氣都要被打沒。
就算不喪失戰鬥力,也會被這些手持闊刃雁翅刀的滿洲戰兵嚇得心驚膽顫,接下來就是待宰的羔羊了。
闊刃雁翅刀的威力強大,也正因如此,對使用者的氣力,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一般人就連拿起來都是費力,遑論要舞動著大刀轉戰十餘里了。
標營親兵,雖然沒有滿洲騎兵顯得那樣虎背熊腰,卻也都是精壯的漢子。
許多人看起來不壯,但內在的肌肉很足,力氣不是一般老本兵所能比肩。
他們繼續使用雁翎刀或是中原馬刀,便是有些好馬不配好鞍的意思了。
李自敬一開始也是想著,讓標營親兵們試一段時間,畢竟這種刀是滿洲騎兵慣用,不一定適用於自己的軍隊。
要是不趁手,再換過來不遲。
卻沒想到,一百口闊刃雁翅刀一經下發,立刻受到了標營親兵們的喜愛。
很多親兵都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唬人的戰刀,一時間愛不釋手,整日走動都要掛在腰間。
這親兵顯得有些畢恭畢敬,躬身垂眸,語氣溫和。
“稟制將軍,有船由漢水抵達新城灣,是從鄧州方向而來,打著都尉張顯的旗號。”
“船上有民三千,郝將軍已經帶人去迎!”
今天先一章,這幾天被外派出差了,在工地待了兩天,指導工人作業,今天剛回來。週末儘量補欠更,對於等更新的各位,實在不好意思
喜歡反清請大家收藏:()反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