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明廷圍剿甚急,三十六家義軍首領齊聚滎陽,商討進兵方略,便是眾所周知的滎陽大會。
滎陽大會時,李自成鋒芒初露,提出分兵定向的方略主張,在三十六家義軍頭領中嶄露頭角。
彼時的李自成,名聲傳播得還不和現在一樣廣泛,隸闖王高迎祥麾下,為一闖將。
那個時候的王光恩,外號花關索,已經是和八大王張獻忠、闖王高迎祥平起平坐的三十六家義軍首領之一。
崇禎十一年,堪稱各路義軍的至暗時刻。
在這一年,各路義軍不是被剿滅,便是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投降。
張獻忠在谷城受撫的同年,王光恩走投無路,也在湖廣接受了按察使高鬥樞的招撫,歸順朝廷。
許多義軍頭領受撫,不過是權宜之計,張獻忠歸順朝廷的第二年就於谷城復反。
王光恩卻是不然,對各路義軍派來招撫的使者嗤之以鼻。
“大丈夫各立門戶,今獻忠反,吾輩亦反,是出其褲下,吾不為也。”
自此之後,王光恩便一直跟隨在高鬥樞帳下,在湖廣等地轉戰,憑藉戰功升任鄖陽總兵官。
見他有輕敵跡象,高鬥樞眉頭微皺。
“潼關一戰後,李賊已在西北立足,如今遣其三弟屯駐襄陽,必有陰謀。”
“王軍門受天子隆恩,駐守鄖陽,不可輕敵大意。”
“切記料敵從寬,禦敵從嚴!”
王光恩正是滿臉的倨傲,聽見這話立刻連忙收起笑容,臉上的表情漸漸嚴肅,向上抱拳說道。
“撫臺教訓的是,末將謹遵撫臺教誨!”
高鬥樞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向下望去。
“請掌櫃詳細說說,如今襄陽城中賊寇的駐軍分佈情況,以幫助本官定策。”
那樂氏掌櫃好端端的人上人生活,被這些流寇給毀了,成了無家可歸的難民。
聽說高鬥樞願意出兵協助,自然是喜不自勝。
“感謝撫臺及軍門大恩大德,我樂氏沒齒難忘!”
他說著,顫顫巍巍從衣袖之間取出一份地圖,交給一名明軍將領,隨後說道。
“此圖上,標出了襄陽城中賊寇的分佈。”
那將領上前,將地圖掛起,眾文武紛紛上前聚攏,觀看地圖上的情況,一時間議論四起。
“這份地圖,竟然如此詳細。”
“竟連賊寇的兵力駐紮,都摸得如此清晰,會不會有詐?”
“兵者,詭道也,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