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布木布泰擔憂的原因,因為和權勢傾天的多爾袞相比,她們母子二人的力量實在太過單薄。
好在朝中反對多爾袞的力量也不少,這多少能讓布木布泰找到些許的盟友。
隨著多爾袞氣沖沖的回到武英殿,一道道詔令被髮到了北京城各地,訊息無可避免地傳揚開來。
一個接著一個的王公大臣被召集到武英殿,他們走過甬道,進入正殿後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多爾袞冰冷的臉。
整個武英殿內,散發著令人壓抑的氣氛。
一些心性較差的人,在這裡甚至會感到難以呼吸。
潼關傳回的戰敗訊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大家都認為,攻佔潼關,奪取西北,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外作戰,已經成為這些八旗王公大臣各自子弟鍍金歷練的手段,沒人覺得他們會輸。
更何況,多鐸帶領的可是一部主力,在潼關敗給流寇,實在是令人難以想象。
這到底是怎麼敗的?
這些久經陣戰的王公大臣們自然知道多鐸的能力,反覆在腦海中推演,也想象不到戰敗的可能。
這還不是簡單的戰敗,連尚善都死在潼關了。
尚善是誰?
那可是在八旗年輕一輩中比較有能力的宗室將領,二十歲出頭的年紀,便承襲其父費揚武的輔國公爵位,晉封固山貝子,成為護軍統領。
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前途不可限量。
可誰成想,他居然在潼關戰死了!
入關以來,清軍作戰還從未遭受過如此重大的損失,更別提一名公爵戰死了,這根本就是前所未有之事。
尚善也就此成為,目前為止清軍作戰陣亡級別最高的將領。
“潼關的事,各位王公都已經知道了,本王就不多說了,現在多鐸正在懷慶整軍,請求朝廷下一步的指示。”
“諸位王公大臣,可以各抒己見。”
多爾袞說完,看著眾人。
“我看,要不退回關外算了!”
“現在退回去,倒也來得及,反正搶夠了,也呆夠了,還是關外老家舒坦!”
很快,出現了些許的議論之聲。
很多人都是覺得,潼關和懷慶兩次戰敗,證明大順尚且有反擊的能力,不如退回關外,等明軍和大順打的兩敗俱傷,再入關劫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入關之後,清軍中一直就存在這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