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李自敬的話音落地,身著黑色箭衣的前營各部部總、哨總相繼出列。
“報數!”
先是部總,再是哨總,一聲又一聲的大喝聲連綿不絕。
可李自敬越聽,神情越是變化。
前往西安這一路上李自敬也沒閒著,除了找兵書,還把大順的編制問題搞了搞清楚。
其實也不算清楚,因為大順目前的軍隊編制問題很大。
就拿劉宗敏人數最多,建制較為齊全的中權親軍來說,是每二百人為一隊,設一隊長。
每兩隊為一哨,設一哨總。
每兩哨為一部,設一部總,也就是李自敬最開始當的那個前營部總。
可一樣的職位,各營領的兵力卻是天差地別。
當時李自敬的本部一共只有五百多人,這還是吃了親大哥李自成的小灶,領了前營人數最多的一部。
然而劉宗敏的中權親軍,每一部都有將近一千人,雖說接連潰敗過來建制也不全,卻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如今回到西安,各種軍械輜重、甲仗糧草、兵員補充,也都是優先考慮中軍。
根據李自敬的瞭解,這前營自從設立開始,就是野戰五營主力中建制最少的,巔峰時期只有四萬人。
慶都一戰後,損傷極為慘重,原本二百名隊長,只剩下眼前這七十四個。
一百名哨長,剩下四十六個。
四十個部總,現在還有十六個人。
其他的那些不是戰死在慶都,就是跟其他人四散轉入各地,想要聯絡上也不容易。
當然前營以前的資料也不準確,李自敬只是根據從其他人口中聽到的四萬人推測。
實際情況,可能會有出入。
但那都是過去式了,現在糾結這些沒太多意義,李自敬只想搞清楚手底下的情況。
聽完報數,李自敬微微點頭。
雖然沒有果毅將軍和武威將軍這些能挑大樑的,基層軍官也還有不少,損失不算很大。
但李自敬很快就意識到一個問題,這麼多的軍官,兵就這六千多人。
本應該管二百人的隊長,現在手下可能就有幾十個人。
甚至有些隊基本在慶都全軍覆沒,隊員死的死散的散,只有隊長活著回到西安。
兵不夠,要那麼多軍官有什麼用?
李自敬看著這些肅穆站定的部總、哨長、隊官,微微凝眸,心中下了一個決定。
人數不夠,硬充什麼主力營的門面也毫無用處,倒不如壓縮一下編制,將一些部總、隊官、哨長降職。
等以後有了更多兵源,再擴充編制不遲。
可是自己初來乍到,這些人能老老實實接受降級嗎?
之前整頓軍法的事情告訴李自敬一個經驗,那就是軍中之事,影響甚大,不能太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