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事實證明了,就算今天大順軍再多來幾萬人馬,最後也是一樣鎩羽而歸的結果。
“嗚嗚嗚——!”
三面的清軍大陣即將接近大順軍中軍時,一陣急促的號聲從大營處傳來。
全部的清軍,無論綠營還是女真兵,全都如同打了雞血一樣,如潮水般向前衝來。
這種號角聲聽在普通人耳中和之前沒有什麼區別,可是聽在三個大陣清軍的主將耳中,就是全面反擊的號角。
劉宗敏的中軍陣勢雖大,全部也就是三萬人馬。
單獨面對一萬人的女真大陣時還有優勢,現在清軍三面齊進,人數上的優勢也已經蕩然無存。
但是現在大順軍的大陣也沒有崩潰,很快做出了應對,步鼓聲來回變換,各營計程車卒提著刀槍,緊張的在陣內往來奔走。
最為精銳的老本兵們,由原本的進攻鋒線迅速變換成一個守禦陣型,抵抗女真兵的追擊,徐徐後撤。
大順的老本兵和女真的白甲兵一樣,有極其嚴格的晉升機制。
除非是原本明邊軍補充進來的,正常渠道需要從流民、普通士卒、馬隊一步步晉升上來。
每一個老本兵,都是從屍山血海的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也只有老本兵,才算作是大順軍的主力。
至於劉宗敏親自帶領那些能和女真鐵騎正面廝殺的精騎,則是隻從老本兵中挑選。
所以李自敬被提升為部總後,部下人數也只算老本兵的數量,普通士卒知道大概的數額就行了,根本不被算成戰鬥力。
各地大順駐軍和主力人數,也都只算老本兵。
老本兵以下,大順軍內是沒有嚴格編制要求的,因為這些人往往只是炮灰的級別。
當然,這炮灰也不是誰都能做的。
現在的大順,已經沒有裹挾流民當炮灰的習慣了,作為炮灰的普通士卒也要經過篩選,提供給最基本的箭衣和腰刀。
現在大順的普通士卒很多也是經歷過多次戰鬥,雖然比不上精銳的女真八旗,但素質卻不比綠營清兵差太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面對明軍時,這些普通士卒還是勝多敗少。
就算和清軍綠營對決,也往往能憑藉人數取勝。
所以這時候的明末戰場上,就出現一個很怪異的現象。
清軍追著大順軍在打,大順軍卻在追著明軍打,就算是這些被當做炮灰的普通士卒,也能欺負明軍。
他們的戰鬥意志雖然不如清軍,卻比明軍強烈了太多。
後陣的普通士卒人數眾多,需要提供撤退時間,現在能正面抵抗住女真八旗衝鋒的,就只有那些鏖戰多時的老本勁兵。
一旦他們這道防線被女真人衝散,等待著陣內普通士卒的就是場屠殺。
大陣一散,就全都完了。
所以劉宗敏這時也不再輕易出擊,開始收縮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