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畢業論文時,李自敬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大順正式收取過賦稅的史料記載。
也就是說,十有八九李自成是根本沒收過賦稅的。
權貴富戶是有限的,地方州府的權貴富戶聽見大順軍來了,要麼提前舉家遷徙,要麼便將家產轉移到南方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以至於大順軍越往後越是難以得到糧餉的補充,沒有這兩樣作為基本,軍隊的秩序就難以維持。
望梅止渴畫餅充飢可解一時之困,卻不能一直讓士卒替你賣命作戰,只能允許他們就地補充給養。
就地補充給養,則要給各級軍官放權,允許士卒搶掠地方。
搶紅眼了,搶習慣了,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如此一來,本是由於愛惜百姓而不收取賦稅的政策,最後造成的惡果又全都回到百姓頭上。
相較正常收取賦稅,這種兵過如匪的影響更甚。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賦稅餉銀體系,來改變現有這種就地補充餉糧的奇葩狀況。
以定月糧餉佐以嚴格的軍紀,加以管束,將這些大順老本轉變成正規軍不難。
問題的關鍵是,李自成在去年襄陽建政的時候為了迎合民心,宣佈大順佔領區內三年免徵。
這個政策當時看來是好的,但一經下達,更促成如今大順軍沒有定月糧餉的境況。
從佔領區內徵收糧餉,就打破了三年免徵的承諾,若不徵收糧餉,便沒有一個固定的糧餉來源。
在入京後,李自成其實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有些改變的苗頭,開始拉攏縉紳和前明官員。
並且在今年四月初八,下令停止大順境內的追贓助餉行動,將被押官僚縉紳無論完贓與否一律釋放。
只不過,這個苗頭在北京才剛剛開始,就被清軍入關生生打斷程序。
然後便是一路被追著跑回西北,佔領區內風起雲湧,爭相反叛,再沒時間去考慮什麼賦稅餉銀體系。
默許裹挾婦女隨軍,也是李自成無法滿足士卒糧餉,睜隻眼閉隻眼的無奈之舉。
想要嚴整軍紀,這道坎是過不去的。
李自成的措施是一回事,在李自敬看來,自己的隊伍就應該有正規軍的樣子。
既然已經建立大順,就不應該再以流寇自視。
找個穩定的基地建立起賦稅餉銀製度還是其次,最為主要的,是把班底先培養起來。
有一支聽話的精兵,萬事不難。
喜歡反清請大家收藏:()反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