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營於望都一戰為我軍殿後,老本折損嚴重,建制幾為一空,稀缺人手。”
提起吳三桂,李自成可謂切齒之恨。
大順之所以走到如今地步,就和這個狗賊脫不開干係,當初他錯就錯在,高估了吳三桂的下限。
堂堂七尺男兒,竟甘願為清虜之馬前卒,驅策為奴!
往事一幕幕,不堪回首,李自成緊閉雙眸,隨後睜開時已經趨於平靜,看不出絲毫波動。
“朕有意把前營再建起來,委朕弟為制將軍,統籌此事,諸位弟兄以為如何?”
襄陽定政後,李自成改五軍都督府為五軍部,仍設左右都督,又改總兵為總權,副將為副總權,守備為守旅,把總為守旗。
但由於山海關兵敗後一路敗退,各地大順軍的官職名稱並未來得及統一,有些仍沿用前明的總兵、副將等稱。
比起雜亂的官制,野戰五營和地方軍的軍制相對成熟。
野戰五營分為前、後、左、右、中,旗纛各不相同,由權將軍劉宗敏、田見秀共掌五營軍務。
所謂制將軍,便是權將軍之下,野戰五營的直屬長官,掌一營軍務。
劉芳亮雖屢為先鋒,官職上卻是左營制將軍。
不止其他人一副震驚的神情,連李自敬本身也沒料到,會直接被提拔到一營主將的位置上來。
後世的李自敬雖說對明史頗有研究,對這個時代的軍隊編制也有些瞭解,可卻從沒管過人。
從小到大,李自敬最擅長的是被人管。
小時候被父母管,上學了被老師管,長大打工被上司管,擅長的是指哪打哪,而不是自己去策劃方向。
當過最大的官兒,也就是個高中班長。
那時候一個班級三十來號人,也都是小孩子,主要還是向班級傳達班主任的命令,沒什麼難度。
可這次的前營制將軍不同,那是大順野戰五營其中一個營的主將,前營再怎麼殘破,那也是一個主力營的編制。
這可不是像高中那時候管三十幾個半大小孩,這是要管少則數千,多則數萬人的龐大軍隊。
平日營務諸如操訓、進軍、徵募、任免,戰時軍務如分兵調遣,統籌全域性,這些事情李自敬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驟然被提升到一營主將的位置上來,莫說別人服不服,連李自敬心裡也在敲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都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可問題是將軍那麼好當嗎?
李自敬還在心中猶豫,畢竟可能過這村就沒這店了,直接手握幾萬重兵難道不好?
李自成卻眯起眼睛審視起來,更為滿意。
李自敬的表現完全出乎李自成的意料,一營制將軍這樣的高位,竟然鎮定如常,心性絕非常人。
“我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