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領兵,李自敬才是毫無經驗,也許還不如劉芳亮。
起碼劉芳亮統領騎兵作戰時敢衝敢打,作為一個先鋒是夠格的。
“現在說什麼都晚了,讓弟兄們去衝盾車無異於找死,千餘馬隊相比數萬清軍,人數實在太少了點。”
說著,李自敬話音一頓。
“制將軍想聽聽我的意見嗎?”
劉芳亮面容微徵,隨後釋懷一笑,輕輕點頭。
在此次出征前,很多人的想法和劉芳亮一樣。
除了永昌皇帝三弟的身份以外,李自敬隨營多年毫無功勞,更沒有一兵一將的嫡系,很難讓人把他的建議當句人話來聽。
不過昨夜過後,很多人的看法都變了,看向李自敬的眼神中帶有些許敬佩。
安撫住坐騎後,李自敬彎腰撿起地上的紙球。
“以我拙見,清軍若想消滅我們早就動手,留我們到現在只因為想借機打援,所以現在能做的只有等。”
“出征前制將軍帶了霹靂炮、無攔炮各二百杆,現在要把剩下的火器和弓箭全都集中起來,發到會用的弟兄手裡。”
“一旦有突圍的機會,全都要用上。”
劉芳亮眉眼微動,這才忽然記起,出征前還帶了不少火器,也實在是沒想到,這四百杆火器會有如此大的作用。
看著有條不紊指揮眾人的李自敬,劉芳亮心中不知是什麼感覺。
此前他從未和李自敬有過任何瓜葛,現在看來,李自敬在戰場上的表現完全和傳言中判若兩人。
不僅對火器使用甚為精通,就連戰場嗅覺也極為靈敏,劉芳亮可是清楚的記得,李自敬在他提出劫營後曾聲言防備清軍設伏。
徹夜鏖戰,昨日李自敬所說一一言中。
劉芳亮勉力支撐起身,眼眸緊緊盯著遠處三面雷打不動的清軍大陣。
此刻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隨著三面清軍都推出幾排盾車面對著沖溝方向,李自敬的心情也隨之跌落谷底。
多鐸策馬立於坡上,面無表情的掃視著整個戰場。
李自敬登高而望時,多鐸的目光立即移動過去,隨後微微蹙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名流寇身材不算高大,穿著也是再普通不過的黑色箭衣,但在被包圍的一眾流寇中卻甚是顯眼。
多鐸緊緊盯了李自敬一會兒,便將目光轉向身後戰場。
旌旗搖動,銃炮聲四起,清軍正和大順軍廝殺在一起,數萬人馬往來相交,金戈鐵馬,喊殺聲直顫動心肺。
平川上,滿是密密麻麻如螞蟻一般的大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