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晉點了點頭,端起藥碗,忽然覺得不大對勁。
按說她是兩個時辰前來的都察院,沒幾個人知道風聲,柳朝明要吩咐人給她熬藥,為何要不找個都察院的,而要找一個內侍?
自己與這名內侍是頭回想見,這內侍合該先問一句“閣下是否是京師衙門的蘇知事”,可他不僅沒問,反而像認得她一般。
蘇晉道:“方才我跟柳大人提及胸口發悶,覺得染上了熱症,柳大人說要拿黃連來解,便是熬在了這碗藥裡?”
內侍陪著笑道:“正是,良藥苦口,大人將藥吃了便不覺得悶了。”
蘇晉心底一沉,慢慢把藥送到嘴邊,忽然又為難道:“勞駕這位公公,我自小舌苔有異,吃不了苦味,煩請公公幫我找兩顆蜜餞。”
內侍猶疑片刻,道:“成吧,雜家去去就來。”
蘇晉悄無聲息地來到門口,等那名內侍消失在廊簷盡頭,她當即閃身而出,匆匆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蘇晉不知道是誰要害她。
但她知道,單憑一個小小內侍,還不能在這戒備森嚴的都察院隨意出入。
這內侍背後,一定是有人指使的,能將人安插到都察院,應當還是一個權力不小的人。
這宮內是不能待了,“那個人”既然能派內侍進都察院,那麼就能派人進宮中各個角落去尋她。
不如撞在巡邏的侍衛手上險中求安?
不行的,蘇晉想,指不定哪個侍衛就是一道暗樁,自己撞上去,豈不自投羅網?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要害她的人,大約也是忌憚都察院的,否則他會派人就地動手,而不是毒殺。
既然忌憚都察院,為何又要選在都察院下毒?
她不過一名京師衙門一名知事,若想殺她,趁她在宮外不是更好?
是有甚麼事令他非要在此時此刻動手不可了嗎?
透支過度的身子已開始不聽使喚,每走一步都像踩在雲端,疲累將匿藏在百骸的病痛如拔絲般拽扯出來,滲透到每一寸骨骼血脈中。
可蘇晉卻顧不上這些,她仔仔細細將從昨日到今晨發生的事回憶了一遍。
昨日清晨,先是任暄來看望她,然後她問周萍討了刑部手諭進了宮;見了刑部尚書以後,去了詹事府,柳朝明燒掉策論,令她逃過一劫。之後去了朱南羨的王府見了死囚沈奎,回到京師衙門,被趙衍帶回都察院。而她見的最後一個人是柳朝明。
就在半個時辰前,她對柳朝明說,仕子鬧事的背後或許有人指使。
難道“那個人”要殺她,是因為她覺察出了仕子鬧事的端倪之處?
這也不對。
蘇晉回想起鬧事當日,她問那牙白衫子“天皇老子都不管,甚麼意思”的時候,那牙白衫子便已動了殺機了。
倘若這就是最重要的,那麼鬧事之後,她在京師衙門養傷多日,這位背後的人,為何不在當時派人除掉她呢?
一定有甚麼更緊要的,被她漏掉了。
腦中有個念頭在一瞬間破繭而出——是了,是晁清的案子!
若說這些日子她說了甚麼,做了甚麼,擋了甚麼不該擋的路,只能使晁清的案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