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隆中學院
每隔五里,道路一側就有一塊膝蓋高的石碑,準確標明瞭前往襄陽的距離。
劉辨看到後,還以為自己回到了現代。
馬雲祿和賈文震驚不已,她們從小生活在涼州。
當地商人運送物品,都是根據兩地距離,粗略估算價格,根本不會算得這麼仔細。
她們從沒聽說過,有商人因為客人增加幾里距離,額外收錢的事情。
涼州地域廣袤,民風豪爽,商人敢提這個問題,估計都得捱揍……
測算詳細距離的工具,涼州境內用處不大。
但長安城和劉辨以後的地盤,很有可能會起到大作用!
賈文禮貌問道:“老翁,東西是什麼樣的?您見過嗎?”
老頭扭頭笑道:“見過,測量的時候還是我就在場。”
“那輛馬車和普通馬車看上去沒什麼區別,車輪轉一圈,就會撥動機關。學子們根據機關上記錄的數字一路扔下標記,官府派人立起石碑,刻上相應的文字,真是神奇啊!”
劉辨腦海中不自覺想起了一排齒輪組成的減速器,外層的轉動一圈,第二層轉動一個刻度。
等第二圈的齒輪轉動一圈,第三層的齒輪又會轉動固定的刻度。
以此類推,第四圈,第五圈……
只要在上面刻上數字,就能清楚知道最外層的齒輪,轉了多少圈。
將最外層的齒輪理解成馬車的車輪,那麼根據機關上記錄的數字,就可以算出馬車走過的距離!
劉辨見賈文冥思苦想,主動幫她解疑。
賈文驚喜道:“一定是這樣,兄長你真是太聰明瞭!”
賈文的眼睛中充滿了崇拜的神采。
馬雲祿聽得似懂非懂,不過看賈文這麼興奮,她對劉辨的解釋信之不疑。
到達目的地後,老者笑道:“隆中到了,三位公子可以下車了。”
“從這裡到隆中書院還有點距離,馬車過不去,你們只能步行了。”
老頭呵呵一笑,指著前方的山石小路,對他們解釋道。
“多謝老翁。”
劉辨三人拿著行李下了馬車,向老頭真誠致謝。
抬頭望著前方鬱鬱蔥蔥,青翠氤氳的美景,夫妻三人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
這才是他們要的幸福生活。
老頭調轉馬車,不一會就消失在了落日餘暉中。
金色霞光照耀在竹林間,斑駁的光線落在三人的肩頭和臉上,一切都變得夢幻起來。
劉辨領著馬雲祿二人穿過碎石小路,行走了半炷香的時間,趕在日落前進入了書院。
隆中書院沒有教諭,也沒有專門提供飯菜和住宿的場所。
只有一排排的竹簡,以及一名愛書如痴的腐儒。
當初陳群用劉辨的錢財接濟諸葛亮,見對方不為金錢所動,只好在隆中修建了學院。
發展到今天,隆中已經成了有志之士必來交流學習的場所。
隆中書院沒有院牆,竹木製作的牌坊後,是座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