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鼓勵告密
大司農伏完笑道:“銅製作櫃子,造價可不便宜。老夫也有些心動,就是買不起啊。”
黃銅的價格僅次於白銀。
購買黃銅製作的物品,那是要論斤稱的!
加上手工費,比銅錢都貴。
普通人家所有的積蓄拿出來,都買不起眼前的一個銅櫃子。
眼前的十二具銅匭,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大司農伏完哭窮,絕不是信口胡說。
身後的官員拱手稱讚他廉潔奉公,兩袖清風。
皇親董承陰陽怪氣道:“大司農掌控天下錢糧,別人買得起,買不起老夫不知道,大司農一定買得起。”
兩個人曾經還是同盟,只不過自從兵權被奪,兩人的地位就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伏完依然在朝廷擔任要職,董承手裡要兵沒兵,要權沒權,地位一落千丈。
聽著眾人對伏完的獻媚聲,他心裡有些不平衡。
伏完大度一笑,也不和董承爭辯,邁步朝前走去。
文武百官只當今早的事情是個小意外,到了上朝時間,按照往常慣例,將手裡需要朝廷決斷的大事說了出來。
文武百官各抒己見,皇帝陛下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案,或者拿出自己的方案徵求百官的意見。
兩個時辰的朝會結束後,皇帝陛下命內侍解釋了一下銅匭的作用。
原來十二具銅匭是用來讓百官,相互檢舉的!
每人上朝前,必須投遞一份奏摺,哪怕一無所知,也要投空白的奏摺進去。
文武百官竊竊私語道:“舉報成功,能拿到貪官的一半家產,陛下此舉何意啊?”
“陛下說這叫廣開視聽,效仿古人,希望三年後百官無本啟奏。”
“原來那條縫隙不是用來通風的,竟然有這種用處!”
“朝中同僚全是賢臣,看來在下只好投遞空白奏摺了。”
“本官兩袖清風,身正不怕影子斜,何懼流言蜚語。”
“不妥啊!陛下這麼做,必將導致朝廷大亂,百官相互陷害,我們一定要讓陛下收回成命。”
“對對!我等忠臣,豈能眼睜睜看著陛下犯下大錯?”
……
支持者有之,反對的大臣也不在少數,騎牆派漠不關心,閉口不談。
金殿上皇帝這次出奇得固執,鐵了心要廣開視聽,設定銅匭。
幾天後十二具銅匭內裝滿了奏摺。
就連賣酒、賣古董的商人,普通百姓,只要發現了百官的不法行為,也能蒙面前來投遞密信。
一時間前來投遞密信的百姓絡繹不絕,文武百官每天上朝前準時投遞奏摺。
劉辨設定的銅匭,成為了長安城內第一等奇聞趣事。
都督府後宅,皇甫嵩、賈詡、陳群、徐庶四人,埋頭翻看著大木箱子內的密信,遇到有板有眼,邏輯通順的密信就分揀到一邊,讓劉辨親自過目。
劉辨通宵夜讀,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