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大發明家
渭河兩岸土壤肥沃,良田近五萬頃,河道中的淤泥比農家肥還好使。
古代一頃等於十畝地,五萬頃就是五十萬畝。
城中百姓缺的不是良田,不是人力,而是水。
只要有水,莊稼就能豐收,百姓就能填飽肚子!
劉辨看著自行運轉的水車,興奮程度一點都不比百姓們低。
天氣炎熱,無法種植小麥和高粱,卻很適合補種耐旱的豆類作物。
綠豆、紅豆生長週期短,三四個月就能收穫,現在補種,嚴冬到來前,百姓們就能吃上熱騰騰的豆飯!
陳群赤著雙腳,從田野間朝劉辨跑了過來。
粘在腳底的泥水,沒跑兩步就被幹燥的地面吸得一乾二淨。
清涼感轉瞬不見,灼燙的感覺隨之而來。
硬邦邦的地面,散發著滾滾熱氣,燙的他痛撥出聲。
“主公,事不宜遲,我馬上派人從涼州弄來紅豆!”
司馬微站在劉辨身旁,不停用草帽扇著熱風,呵呵笑道:“我和弟子們從涼州來的時候,帶來了一船種子,現在就可以分發給百姓。”
劉辨束手為禮,朝司馬微感激道:“水鏡先生思慮周全,我替長安百姓在此謝過!”
司馬微慌忙側過身子,避開了劉辨行禮的方向:“大都督,老朽不過是山野之人,愧不敢當。”
“工科學子能設計出如此精巧的水車,全靠您的新學。如果沒有您的新學,他們也不可能這麼快成才。”
劉辨道:“水鏡先生太自謙了,明日我一定奏報朝廷,為你和工科學子請功。”
司馬微聽到劉辨的話為難道:“大都督,您替工科學子請功,老朽感激不盡。只是老朽自在慣了,只願做個普通人,希望您能成全。”
“既然水鏡先生拒絕封賞,我就不強求了。”劉辨搖頭一嘆,以司馬微的才學,他想要封侯拜相輕而易舉。
奈何這老頭只想過安生日子,沒有任何做官的想法。
為了防止他逃進深山老林做隱士,劉辨也不敢強加勸說。
試驗成功後,數百名工匠連夜趕造風力水車,日夜不息。
分到紅豆種子的百姓,期盼著河水快點流進自家田裡,隨時準備帶著一家老小下地幹活。
十天過後,渭河兩岸的農田中,就出現了油亮的綠意。
一排排豆苗,破土而出,生機勃勃。
生活有了盼頭的百姓,臉上帶著笑意,每天都會來田野間溜達兩圈。
家裡的田地位置不好,遠離渭河的百姓,可沒有這麼好的心情。
莊稼枯黃一片,葉杆一碰就斷,乾裂的紋路佈滿了大地。
他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有人用木桶提著河水,溼潤了一下地面,然後種下去了紅豆。
誰知豆苗剛長出來,不到三天就枯死了。
樸實的百姓,望著田間地頭,默默流淚。
劉辨聽到此事後,在書房憑藉腦海中的記憶,畫出一張草圖。
圖紙上的東西看起來像是阿拉伯數字“6”,似乎……還有點像蝸牛的硬殼。
總而言之,他自己是明白了。
細節、原理之類的,只有他親自解釋,別人才能明白。
畢竟他畫的東西,在這個世界上還從未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