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羌人獻禮
皇甫堅壽道:“主公,這裡距離東羌部落較近,我懷疑對方是東羌。”
“堅壽,你可有應對的辦法?”劉辨問道。
“主公,我可以一試。”皇甫堅壽拱手道。
獲得劉辨准許後他拿出了一把長弓,然後朝著後方趕了過去。
跟在後方的羌人探哨,看到又有人到來。
他們大聲嘲笑道:“剛才拿把破斧子在我們面前顯擺,這次又拿了一把弓,下次是不是要扛著盾來?”
皇甫堅壽在距離他們百步外的地方停了下來,手裡的羽箭接連發射,射完箭壺內的羽箭,扭頭就走。
羌人探哨盯著地面上的羽箭一個個背後冷汗直冒。
地面的羽箭竟然排成了一道直線,將他們擋在了外面。
如此精湛沉穩的箭術,堪比呂布轅門射戟!
“涼州能做到這一點的人並不多,莫非他是涼州三明,皇甫世家的人?”一名羌人探哨擦了擦臉上的冷汗,低聲說道。
“他一定是皇甫家的人!絕不會錯!”其他人很是肯定。
羌人探哨跳下馬,拔出一支羽箭,看了看上面的標記,當下不再懷疑。
十幾名羌人探哨,打馬揚鞭,快隨撤離。
劉辨看著後方的動靜,滿意一笑。
皇甫堅壽回來朝劉辨稟報道:“主公麻煩已經解除,末將幸不辱使命。”
一路上劉辨問起了皇甫堅壽關於涼州三明的事情。
皇甫堅壽道:“主公,當年羌人攻佔涼州,朝廷無力征討,便號召涼州勢力征討羌人。”
“祖上與張奐、段熲兩位將軍的字號上,均有一個明字,薄有戰功,因此被人尊稱為涼州三明。”
劉辨笑道:“明是讚揚三位將軍睿智英明、治羌有功,能讓羌人和涼州百姓同時尊重,非同一般啊!”
皇甫堅壽一臉自豪道:“主公,當年祖上向朝廷提出了兩條諫言,點出了羌人作亂涼州的禍因,只可惜沒被朝廷採納,十幾年後才因軍功揚名。”
劉辨哈哈一笑:“這兩條諫言我倒是知道,其一說的是涼州守軍冒領軍功,戰敗不表,剋扣軍餉,導致守軍飢腸轆轆,無心作戰。其二說的是邊軍將領虐待羌人,引起了羌人的反叛。”
“皇甫老將軍這兩點說的都是人禍,朝廷中掌權的關東士族,怎麼會贊同他的觀點?”
皇甫堅壽躬身道:“主公聖明。”
劉辨停頓了一會說道:“涼州三明在我看來只有兩明:一是張奐,另一位就是你祖上皇甫規將軍。第三位段熲手段太血腥,短期有效,長期必然引起羌人的集體反叛,朝廷在治理羌人上耗費了千億錢,幾乎掏空了國庫。”
“當年涼州如果有幾十個張奐將軍,和皇甫規將軍,羌人絕不會反叛。”
劉辨說完嘆了口氣。
皇甫堅壽亦是一嘆。
回程人馬在日落前紮下營地,警哨前出五十里,軍營內秩序井然。
劉辨躺在營帳內,打盹的時候,一名探哨匆匆走了進來,稟報道:“主公,前方五十里外有百十名羌人,趕著一群牛羊朝這邊趕了過來。”
“他們有什麼意圖?”劉辨疑惑問道。
太陽即將落山,放牧的羌人早就應該回家了,何況大軍駐紮的營地周邊根本就沒有羌人部落,他們為什麼要朝這邊驅趕牛羊?
“他們說要將牛羊送給主公。”探哨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