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的朝廷很可能會變得更亂,他預估了所有文臣武將,甚至包括在位的皇帝劉徹。
最終他還是搖了搖頭:“在下實在不知,將來有誰可以重整河山。”
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也是一個令他更加茫然的結果。
踏上董卓的大船未來風險難測,可是不上這條大船未來也好不到哪裡去。
那麼上與不上,又有什麼區別呢?
劉辨拿起茶杯淺淺品了一口,將問話的機會給了他。
賈詡低頭深思,幾欲將可能的人選向對方說出,可是話到嘴邊又被他嚥了下去。
荊州劉表一心求安,胸無大志,難堪重任。
王允之流又過於清高,註定曲高和寡。
袁家四世三公,家門顯赫,將來如果執掌大權,既有可能又是另一個董卓的翻版。
不行,不行,都不行。
他設想的人物不是文臣,就是武將,各有缺陷。
漢室衰微,皇族之中無人可以力挽狂瀾。
將來改朝換代是早晚的事。
天道難違,誰又能改變這個事實呢?
他推算了所有人,唯獨沒有將弘農王劉辨算進去。
如果他知道眼前這名少年,就是他認為的魂魄,不知會作何感想。
“貴客究竟是何方高人?以貴客之見,將來誰可以重整河山?”
賈詡目光轉向來人,對他的回答充滿了期待。
劉辨笑道:“文和以為弘農王如何?”
賈詡聞言一愣,誠懇道:“貴客有所不知,弘農王已經病逝了,如何還能重整河山?”
“再者先帝在世時曾言,弘農王舉止輕浮,非明君之選。”
賈詡對弘農王的印象,正是劉辨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
不過即便是這樣,董卓廢黜劉辨的行為,還是引來了天下人的怒火。
這個時代人的觀念就是皇權天授。
喜歡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