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五艘英國輕艦艇忽然慢了下來,其中一艘防護巡洋艦單獨脫離編隊,駛向剛剛降落在海面的白色水上飛機,用艦上的吊臂將它吊起,過了十來分鐘又將它重新吊放至海面。
等到英國艦隊重新加速時,雙方的距離陡然拉近到了一萬兩千米。
“格勞登茲”號頓時又籠罩在緊張的戰鬥氣氛中。
奧古斯特上校舉起了望遠鏡,除了領頭的防護巡洋艦依然有殘煙冒出,這支英國艦隊並無異樣。
視線中出現了一架不帶浮筒的灰色偵察機,它在英國監督上空盤旋了一陣,然後朝西北方飛去。過了沒多久,同樣是灰色塗裝的水上偵察機從東邊飛回來了,它的機翼有節奏地搖擺著,機身下方的訊號燈也在不斷閃爍著。
奧古斯特上校挑起嘴角,這表情像是在說:“好戲終於要開場了”。
第二次弗蘭德斯海戰的大幕確實已在徐徐拉開,報幕員正是“格勞登茲”號。
它的水上偵察機在西面約20海裡處發現了三艘裝甲巡洋艦,從它們的航向上看,與這五艘英國艦艇會合的意圖非常清晰。
奧古斯特上校收起了一切多餘表情,嚴肅而穩重地說道:“命令它立刻偵察英國裝甲巡洋艦後方海域。”
參謀軍官不敢有片刻的延誤,立馬將奧古斯特上校的指令傳達給通訊官,“格勞登茲”號的旗杆上很快升起了一面醒目的訊號旗。
看到這面訊號旗,水上偵察機立即朝著指定的方向飛去。
就在這時,前方海面上的五艘英國戰艦開始轉向。
奧古斯特上校遂令艦隊半舵右轉,由艦艏對敵調整成為斜向對敵,提前做好了全舷齊射的準備。
“格勞登茲”號的8門150毫米45倍徑艦炮自然是這支德國先遣艦隊最主要的火力輸出,而兩艘1913年級大型魚雷艇所裝備的105毫米45倍徑速射炮的最大射程也接近萬米。
在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兩支小規模的戰鬥艦隊各自完成了航向和陣列的調整,海上技戰術的熟練度不分伯仲。
五艘英國戰艦排成一列,兩艘護航巡洋艦打頭,三艘驅逐艦壓陣,由南偏西朝北偏東行駛。
五艘德國艦艇亦列成縱隊,它們由“格勞登茲”號領頭,隨後是一艘1906年級和兩艘1913年級大型魚雷艇,為水上飛機提供補給的v154號換到了末位。
德國艦隊的航向為北偏西15度,若雙方保持航速航向不變,用不了半個小時就會進入高命中率的近戰射程。
在沒有偵察機校射的情況下,一直到戰鬥指揮室報出10500米的目標距離,奧古斯特上校才下令開火。
前兩輪交替射擊,德國炮手們的發揮中規中矩,打出的炮彈未能對敵方領艦形成跨射,但炮彈落點在不斷靠近目標。
在9500米的距離上,兩艘英國巡洋艦相繼開火。它們單舷各有56門艦炮,此時的陣位正利於發揮舷側火力,但它們射擊時的聲威明顯遜於“格勞登茲”號,彈著點差之甚遠,而且它們的單裝艦炮明顯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缺乏有效的協調指揮,徒有齊射之表,遠距離炮擊實則淩亂不堪。
幾輪炮火之後,三艘英國驅逐艦也加入戰鬥。與全神貫注於當面之敵的普通軍官不同,奧古斯特上校顯然不把這些蹩腳的對手放在眼裡,他手舉望遠鏡,不斷觀察著遠處海面。西偏南方向已經出現了醒目的煙柱,那些英國裝甲巡洋艦實力強勁,但最高航速不過23節,只要不為傷勢所累,擺脫它們的攻擊輕而易舉。西北方向,遙遠天際有一個灰色的小點,那是從“俾斯麥”號起飛的艦載偵察機,它的活動半徑通常不超過150公裡,也就是說,德國公海艦隊的支援艦群距此最多七八十海裡,而公海艦隊主力的位置理應更近一些。
海軍辦公廳負責訂造組建,海軍參謀部負責編成操演,德國海軍航空部隊可不只有統一的油漆塗裝,所有的海軍飛行員從戰前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課程,每個人必須熟悉標準的通訊訊號、作戰指令以及校射引數,無論他們駕駛彈射起飛的水上偵察機還是甲板起降的艦載機,都能夠有效配合己方艦艇作戰。
在奧古斯特上校的密切關注下,從西北方飛回的這架艦載機帶來了一個看似尋常實則十分微妙的偵察情報:30海裡外發現一支實力可觀的輕艦隊,它由2艘輕巡洋艦和17艘驅逐艦組成。兩艘輕巡洋艦均裝備雙聯裝炮塔,且主炮塔兩兩一組,於前後甲板疊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