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指揮官連忙下令發出求援電報。
一個小時後,駐紮在比利時澤布呂赫港的英國第10雷擊艦隊接到緊急命令,全員出動,前往荷蘭海域救援身陷困境的c22號潛艇。
澤布呂赫位於比利時東北部,是僅次於安特衛普的重要港口和造船基地。它距離布魯塞爾僅有50英裡,但在佔領布魯塞爾之後,德軍右翼的盧克軍團沒有繼續向比利時北部推進,而是轉頭向法國沖去,德軍右翼戰線的最遠端停在了距離安特衛普和根特大約20英裡的地方。德軍後衛部隊構築了堅固的野戰防禦陣地,併成功打退了比利時軍隊牽制性的反攻。
弗蘭德爾海戰之後,為了保護英吉利海峽,英國海軍開始在比利時海岸派駐警戒艦艇。新組建的第10雷擊分艦隊由一艘半舊的驅逐艦擔任領艦,編有4艘中型魚雷艇和24艘小型魚雷艇——也即德國人所謂的高速魚雷艇。根據短板原理,這支雷擊編隊的有效作戰半徑只有50海裡,而受困的c22卻在八十海裡之外。
英國第10雷擊分艦隊的指揮官肖特上校是一位已過不惑之年的退役老將,日德蘭海戰之後又被重新召回一線。他曾任驅逐艦隊的參謀長和分艦隊司令,擅長指揮魚雷作戰。
因為肩負著重要的警戒戰鬥任務,肖特上校令麾下唯一的一艘驅逐艦日夜待命,半數鍋爐燒足蒸汽,以備隨時出出,這道嚴苛的命令在關鍵時刻顯現出了重要作用。接到海軍參謀部的作戰指令,他只用了二十分鐘就率領全部艦艇駛出澤布呂赫。
航行途中,肖特上校仔細研究海圖,他發現c22所處位置離最近的英國港口也不過是百來海裡。為何要讓它向比利時海岸撤退而不是返回英國?
揣測個中緣由,肖特上校果斷下令,所有的小型魚雷艇立即停止前進,並留一艘配備無線電臺的中型魚雷艇與之一同在此候命,自己帶著驅逐艦和三艘續航力較遠的中型魚雷艇繼續前進。
離開澤布呂赫大約兩個小時,肖特上校終於遙遙望見那艘因故障無法下潛的c級潛艇,兩架德國飛機正如兇惡的禿鷹般輪番向它發動攻擊。
看到英國海軍的增援力量趕來,那兩架使用輪式起落架的德國雙翼飛機很快停止了對c22的折磨,它們好奇地飛過來轉了幾圈,意識到只有四艘輕型艦艇,竟又轉回去繼續用機槍掃射英國潛艇,而此時c22的甲板上居然空無一人。
肖特上校令麾下艦艇全速駛近己方潛艇,並以艦炮驅逐德國偵察機。
兩只禿鷹這才悻悻離開。
站在驅逐艦的艦橋上,肖特上校一語不發地看著潛艇甲板上的血跡以及艙壁上清晰可見的彈孔。
該級潛艇是英國以“霍蘭6號潛艇”為基礎改進而成的小型作戰潛艇,也是戰爭爆發時英國海軍現役的主力潛艇,一共建成服役38艘。它們沿襲了霍蘭潛艇的單殼體設計,裝備一臺維克斯汽油機,單軸推進,配備450毫米魚雷發射管2具,搭載魚雷4枚,水面和水下的最大航速分別為10節和7.5節。
<101nove.級潛艇已經遠遠落後於德國海軍的現役主力潛艇,而隨著戰爭的爆發,英國已決定追加建造更新更強的e9型潛艇,但它們最快也要到1915年才能加入海軍作戰序列。
一名軍官鑽出艙口,向友艦示意本艇急需要人員和醫療支援。
驅逐艦很快放下交通艇,載著軍醫官和一小隊水兵登上潛艇,然後將四名傷員轉運過來。
在與傷員的交談中,肖特上校仔細詢問了情況。c22在發出求援電報後又遭到了三次空襲,前面兩次都只有一架德國飛機,最後一次變成了兩架,而且每次空襲的間隔時間不斷縮短。
由於德國人的不斷空襲,潛艇上的16名艇員陣亡4人,受傷7人,人員勉強可以操控潛艇,但最後一次空襲,德國飛機投下的炸彈炸穿了艇壁,造成發動機艙進水,潛艇已經無法依靠自身動力航行了。
肖特上校遂令自己的驅逐艦用纜繩拖曳潛艇,並用無線電向海軍參謀部報告艦隊的準確方位和自己所掌握的情況,並在電報中加入了有關德國艦隊動向的推測。
在拖帶狀態下,肖特上校的驅逐艦只能以16節的航速行駛。才過了半個小時,三艘淺灰色塗裝的戰艦就赫然出現在了後方海面。
肖特上校非常冷靜地派出兩艘中型魚雷艇前去阻擊,順便探察敵情。
結果,兩位艇長有些勇猛過了頭,他們的魚雷艇一直沖到了距離敵艦僅有數百米的距離,各自捱了幾炮,損失了一些人員,而且兩艇發射的魚雷都遺憾偏的。
根據艇上人員的近距離觀察,這三艘德國戰艦均為1913年級大型魚雷艇,它們不但具備很強的雷擊能力,艦炮火力也很兇猛,是實力堪比英國主力驅逐艦的新銳快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