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絕大多數海軍學員在瑞典卡爾斯克魯納短暫逗留期間循規蹈矩,而此次遠航的一大目的也是讓這些年輕人增長見識,凱爾斯中校照例給學員們放了半天假,但夏樹和克裡斯蒂安則因逾期未歸的前科而受到禁足,他們只好在艦上安度這寧靜的週末。
港灣裡,大大小小的貨船、遊輪和樣式各異的私人船艇來來往往,夏樹對它們的身份和內容沒有一點兒興趣,他關注的是這個國家的海軍力量——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按歷史的原本面貌進行,俄國艦隊將出現在德國海軍的對手之列。
日俄戰爭的失敗使得沙皇俄國的海軍力量淪落末流,當時僅黑海艦隊還留有幾艘勉強充數的裝甲艦和巡洋艦。盡管蒸蒸日上的俄國重工業給了這支海軍重新崛起的希望,但艦隊的重建註定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如今在波羅的海,俄國海軍僅有一艘“光榮”號撐場面。它屬於博羅季諾級,因建造進度落後而沒能趕上第二太平洋艦隊的遠徵,僥幸逃過一劫,但對馬海戰的慘敗讓俄國人對這級看似強大的戰列艦毫無信心。受此牽連,日俄戰爭爆發前開工的聖安德烈級又稱帕維爾一世級,是博羅季諾級的擴大改良型)暫停建造,由設計師們吸取日俄戰爭的教訓進行大幅度修改。老艦盡失、新艦未至,士氣低迷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實力甚至還不及瑞典的岸防裝甲艦隊。
1905年簽署的《樸茨茅斯合約》最終沒讓俄國往外掏一個盧布的戰爭賠款,但巨額的戰爭開銷本身就是一筆沉重的財政負擔。除此之外,俄國政府還得為陣亡軍人家屬和傷殘官兵支付撫卹金,而戰後遣返人員的安置,在戰爭中遭到破壞的設施重建,這些幾乎掏空了俄羅斯帝國的國庫——無論俄國軍民乃至沙皇本人重建海軍的願望有多麼迫切,俄國政府短期內都無法為一減再減的造艦計劃買單。為了維護大國尊嚴,彌補海軍的戰略劣勢,俄國海軍只好對外謀求援助。他們原本希望法國盟友能夠提供一筆貸款,但法國政府的財政狀況也不理想,而英國在日俄戰爭時期的立場又始終讓俄國人耿耿於懷。
在這個時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表兄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主動丟擲了橄欖枝。盡管德俄同盟最終變成了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但兩位皇帝的會面還是促成了雙方的合作:德國銀行家們同意向俄國政府提供一筆貸款用以幫助俄國海軍渡過難關,但附加條件是這筆貸款至少要有百分之五十用於向德國船廠訂造軍艦。於是,俄國海軍代表團在德國沿海“風風光光”地走了一趟,先後與7家德國造船廠簽訂了艦艇建造合同,總共訂購了3艘潛水艇、10艘大型魚雷艇、50艘高速魚雷艇和6艘輔助艦艇·弗裡德裡希皇家船舶造修廠也從中獲得了訂單,部分高速魚雷艇和首艘小型近岸潛艇已向俄國海軍交貨。
鑒於沙皇俄國的腐敗政體,為了競爭俄國海軍的後續訂單,夏樹讓弗裡德裡希船廠專門派人常駐聖彼得堡,他們的任務就是和俄國官員搞好關系,第一時間掌握俄國海軍的造艦計劃。由於受到了禁足限制,夏樹便讓登岸的同伴捎去了口信,沒過多久,兩名船廠代表就來到了碼頭。
在徵得凱爾斯中校同意後,夏樹讓他們登上訓練艦,但只在甲板上談話。
“因為巨額戰爭開銷和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持續投入,他們的財政狀況很不理想,國家杜馬第二次否決了海軍追加預算的提案,估計年內他們不會再有新的訂造動作。不過,海軍部的年輕軍官們得到了皇帝的有力支援,他們正在擬定一份詳盡、務實、全面的海軍計劃,且準許外國公司透過競標形式參與他們的海軍重建。”
兩位船廠外派代表的領頭者,一位留濃密唇胡、著裝精明幹練的中年人,簡明扼要地報告了他們在這裡收獲的情報,夏樹默默聽著,一邊思量著這個船廠外派機構的價值定位——為了維系它的運作,弗裡德裡希船廠每個月至少需要投入4000馬克,一年下來相當於建造12艘“雷電”的利潤,開銷不菲,卻也物有所值。從目前獲得的資訊、鋪墊的關系網路來看,夏樹覺得它更偏向于軍事情報結構而不是純商業性質的代表處,而軍事情報理應由政府專職部門負責蒐集。站在國家的立場,公民獲悉的戰略情報應及時提供給己方情報部門,但如果一直是無償為之,未免太過大公無私,若能為這個商業代表處爭取到政府的情報補助,兩者相得益彰,也是不錯的辦法。
聽完了報告,夏樹的思緒回歸正題。1891年動工修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是俄國有史以來堪比聖彼得堡建城的戰略工程,為了修築這條規模和難度都十分驚人的鐵路,並不非常富裕的俄羅斯帝國已是傾盡國力。僅在1801年到1901年十年間,他們就花了14.6億盧布在這條鐵路上,遠遠超過了同期的軍費開支,而且為了確保對這條帝國戰略命脈的絕對控制權,俄國人沒有花一分錢的外國資金,全部建設資金來源都是自己籌措承擔的。這條鐵路肯定會為俄羅斯帝國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只要稍微想一想遼闊的西伯利亞無盡豐富的自然資源就明白了,但是,短期之內它並不能夠給俄國政府帶來明顯的收益,相反,相當長的時間裡,俄國政府還得為這條鐵路繼續掏盧布,以建設鐵路沿線的配套設施和維持鐵路的日常運作。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帶來的繁榮之花盛開之前,它只能是吸榨帝國國庫的海綿,讓本已緊張的國家財政更加捉襟見肘。
“以你們的感覺,外國公司能否贏得俄國海軍的主力艦訂單?”
中年人和他的年輕助手相互看了看,前者先說:“以俄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現有的造船業規模,至多把巡洋艦級別的軍艦訂單交給外國船廠,主力艦……幾乎不太可能。”
後者緊接著補充道:“除非有某些特別重要的政治考慮。”
夏樹點點頭,又問:“現在俄國各大造船廠的經營情況怎麼樣?”
中年人抖動整齊的唇胡:“戰爭時期,政府一再催促它們加快艦船的建造進度,並追加了一些新訂單,為此各個造船廠都增加了僱工,樸茨茅斯合約一簽,政府旋即取消了大量訂單,連四艘在建戰列艦也停了工,幾乎每一家造船廠都因此蒙受了沉重的損失,日子過得非常艱難。”
夏樹思緒轉得飛快,俄國重工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戰爭專案的刺激,並在戰爭時期達到巔峰,一旦戰爭結束,大面積的蕭條完全在情理之中,現在收購那些陷入困境瀕臨倒閉的俄國船廠應是較為合適的時宜,若能妥善地偽裝出資方身份,便能繼續披著俄國船廠的外衣角逐俄國海軍訂單——在此建造的俄國戰艦將沒有任何技術機密可言。
“留意那些出現資金困難尋求合作或購並的俄國船廠,尤其是那些具有建造大型戰艦資質的。”
得到夏樹的明確指示,中年人和他的助手只是應允而不多問一句。
弗裡德裡希船廠目前的經營狀況十分樂觀,但它的資金還沒有充裕到足以收購一家老牌的俄國大型船廠,夏樹的這個策略必須依託國家的雄厚實力——為防洩密,這一計劃還不能經由國會審批,也就是說,它需要動用帝國的秘密儲備資金,而掌握這筆經費的,正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威廉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