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德,當真欺負新宋國沒得皇帝,是共和說。
共和又不是搞一團和氣。
瑩瑩將赫連生引了進來,趙曉兵馬上起身接住,讓去會客廳吃茶。
他問靈州發展如何?百姓滿意否?
赫連生猶豫了一下說滿意,滿意的。
趙曉兵覺得他在捂蓋子了,說滿意就是滿意,有事情就是有事情,我們新宋講究實事求是,實話實說。
赫連生還是說滿意,講了不少陝西支援靈州發展的舉措。
他聽著很高興,明確告訴赫連生,當下新宋軍正在河北大戰殘餘蒙軍,定將他們趕出長城去。
赫連生聽了大喜,靈州可是吃了蒙軍不少的苦頭,當然樂見新宋爆虐蒙軍了。
趙曉兵提醒他做好靈州的穩定工作,有情況及時溝通聯絡,務必要保證平平安安。
這才是重點,赫家算是靈州的一大家族了,他的表態很重要。
果然,赫連生請他放心,保證將靈州治理的妥妥的。
趙曉兵很滿意地結束了談話。
回頭,他叫瑩瑩安排軍情司查一下靈州,總感覺赫連生有事沒給他報告。
第二天,玉嬌開森地帶著工作組回來了,趙曉兵叫她和馬文彬一起開會,展開督查工作,特地交代水利司要走完大河,查險情。
他自己帶著瑩瑩和馬文彬一起走渭水去潼關。沿途都能看到些築路、修堤的隊伍。
他很滿意,大江大河無數條,哪裡有險情他不能都看見,只要有人在幹就行。
怕就怕上面說一套,下面幹一套,裝模作樣日哄人。
當年出子午,襲佔潼關後佔領了崤函道,輕鬆拿下關中,是他自己最得意的大手筆。
想想他就忍不住發笑,這蒙古人打了半天,不守住,真的是腦殼有問題,也是他們過於自信的誤判。
來到潼關,他再次見證了關隘的險峻,的確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多少武將,包括他都非常重視關隘的作用。修關隘,加固關隘,但是真正的險關是人,除卻人的關隘都不叫關隘。
趙曉兵看到,大河裡的舟楫連線,道路上一隊隊騾馬車輛正在透過關口外運,心裡踏實了許多。
他十分感慨,這治國的確不簡單啊,稍有不慎就滿盤皆輸。
瑩瑩見他遙望北方不語,說那邊的女帝正在想方設法立貴由為汗呢。
趙曉兵點頭,但是蒙古汗國這些年接連在中原戰敗失利,窩闊臺家族的實力被削弱,影響力開始逐年下降。
女帝號召草原的話語權已經遠不如前,這中間的變數大了去。
瑩瑩說哪個女人不愛自己的孩子,她們夠得鬥了。
瑩瑩不能生育,趙曉兵覺得扯遠了怕她傷心,趕緊打住,拉著瑩瑩上關隘,說要去看看大河。
兩人拾級而上,來到樓門前感受大河洶湧向東流去,奔騰咆哮不復還的氣勢。
他曉得這蒙古要夠得板命了,他那個草原王庭現在六神無主,正好是新宋難得的發展時期,新宋國必須抓住了。
三日後回到長安,趙曉兵去拜見他老丈人,英英說家裡只留了二十畝上田,是祖輩就置下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