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顯的就是道路建設,大渡河,岷江上都在建鐵索橋,道路修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好,基本上都可以實現牛拉馬馱運貨了。
有的河段還能通航行船呢。
往來的交通會越來越便捷,更加快了商貿流通。
越來越多的西蕃人開始吃上大米,嚐到了調味辣椒帶來的快樂。
西蕃人的生活在逐步改善。
保寧府和康寧府的文化衛生狀況明顯改變,說漢話的西蕃人越來越多,雅州,邛州和成都武侯祠一帶大量的西蕃人往來,交換著兩地特產,手工藝品,繁榮了文化。
他給卓瑪建議,讓各個地方將孤寡老人集中起來照顧,改善醫療條件。
這些老人都是我們的寶貝。
若干年之後,他們會親口說,親自講新宋國家就是好。
卓瑪倒是希望他能把鐵路修好,將火車開進去就好了,哪怕就比走路快一點點。
趙曉兵緊緊地抱著她,沒有說話。
這個女人坐馬車,騎馬,翻山越嶺地出來,真心的不容易。他走過千山萬水,知道行路難,難於上青天。
可是,現在往裡面修鐵路,談何容易,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嘉陽就那麼長一段,花了多少人力物力,還是不帶技術含量的呢。
往保寧府修?那可是著名的橫斷山區。
不是為了實踐、開礦,研發機械,他是不會下決心搞的,現實的技術條件相差的實在太遠了。
現在,他摟著懷裡的女人暗自下決心,一定要將鐵路快快的建起來了。
而朝廷中的那些老古董們看了嘉陽鐵路,有的直接就說是浪費,浪費了一地的精鐵吶,浪費了大量的人力。
因為,這個年代人命都不值錢,人工更便宜得不要不要的。再加上文人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受制於人”的傳統認識,所以他們覺得人推,肩扛能解決的,為什麼不用這些便宜的東西。
但是趙曉兵想的就不一樣了,他就是要推動科技進步,讓越來越多的人從苦力中解放出來。
初三,劉建國來了,柱子興高采烈地陪著他跑進客廳向趙曉兵走來。
他笑呵呵地把手一抬,指向一眾老婆說規矩不能改,她們才是老大。
於是建國從安寧嫂子喊起,一個個請安,直到子文那裡結束,玉嬌看著他恭敬又滑稽的樣子忍不住笑了。
一眾老婆都在哈哈大笑。
建國本來就有點怯場,女人們一笑,他更囧了。
趙曉兵說她們欺負他的小兄弟,人家可都是火井的都監了。
玉嬌說才都監?呵呵,曹大主任親自批的,直接做縣尉主持火井縣了還不曉得。
趙曉兵心情大悅,喊走走走,吃酒去。叫上柱子他們一起圍滿一大桌子。
三杯過後,柱子和建國站起來敬酒,欲言又止的看著趙曉兵,他覺得奇怪了。
問究竟啥情況?
喜歡華夏一家請大家收藏:()華夏一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