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打算修這麼一條河,或者說叫河網,既治理了水患,又可以獲得大批良田。
他說:“眼下成都安寧,有錢,官府的倉庫裡有糧,老百姓餓不著。只要組織好了肯定能辦成。”
丁輔馬上支援。
土地高度集中,矛盾非常突出的情況他是知道的,反正成都又不差錢,剛才趙曉兵又那麼支援、理解他的。
他也來了個乾脆的支援。
大家接著議……
等到會議結束,天都黑下來了。
月橋在食堂安排一頓簡單的便餐讓諸位大人填飽肚子才回家。
次日,趙曉兵看到進出內城的大門外亂糟糟的,他總覺得目前的空地還是塵土飛揚的泥巴地看著極不舒服,與新宋國的首府也是極不匹配。
他把王榮叫來,指著外面的空壩子叫他去找成都修造局的謀劃一下,簡單處理了,鋪上羅城新制的地磚,解決一個透水,美觀的問題。
然後兩人才商議楊柳河的建設,讓他抓緊和溫江、雙流,新津三縣落實河道整修的方略。這個可是大專案了,好幾十里長呢,還要和江安河,金馬河這些大江大河連在一起。
這個可是個浩大工程了,要疏通河道,修橋修路建設碼頭,涉及到方方面面。叫他重視起來,用好專業的老水工和羅城的新技術。
夜裡,他聽瑩瑩說路橋修造局要去橫渠鎮搭建第一座試驗性鐵索橋,來興趣了。
次日,他給丁輔請假,去了橫渠指導鐵索橋施工。
趙曉兵趕到現場時,出橫渠的味江上已經在開建鐵索橋了。
工匠在橫渠鎮的上場口選了一處河口,兩岸的龍門已經豎起,正在砌築橋墩呢。
趙曉兵先不發表意見,就看他們施工,同時要求科學院將鐵索橋研究組的試驗人員都叫來觀摩。
待修造局和實驗組的人都到齊了之後,白天觀看工匠施工,晚上和他們一起探討改進方案。
工匠們還是傳統的作業方式,還信封建迷信,將兩頭鎮壓鐵索地樁的配重做成地龍鐵牛澆築在地坑內,
再往後的施工已經沒什麼看的了。
實驗組組長張澤亮告訴他製作鐵索的鐵環還有很多,足可以再修一座鐵索橋呢。
就是再往裡走山路崎嶇,不好運輸了。
趙曉兵很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建一座索橋,精神頭馬上來了。運輸這個小問題難不倒他的,簡單的很了。
他先叫望龍去鎮裡的鐵匠鋪,叫那師傅把傢俱拆卸下來運去後山的味江寨。
好幾次走那裡過都是看天氣說話,一下大雨就過不了河,必須等到山洪過了才能走,正好去那兒修上一座鐵索橋。
趙曉兵給張澤亮如此這般一交代,他立馬懂了,馬上安排。
跟著,修造局前期施工的工匠就和他一起搬家,前往味江寨了。這次他要造一個理想中的鐵索橋。
他給味江寨施工的臨時負責人毛三斤交代,橋的寬度要達到兩步寬,差不多三米的樣子,完全能滿足來往的車輛通行。
下面設定九根鐵索,兩側各兩根略微細一點的鐵索做護欄。能節約還是要節約,當下還不是廢鐵遍地隨便收的年代呢。
喜歡華夏一家請大家收藏:()華夏一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