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路走一路看,街道從城門口就鋪上新式大磚,走進城來看到裡面都是乾淨、平整的道路,整齊、清潔街鋪。
街邊的樹木已經長得粗大成熟,枝繁葉茂,來往的行人絡繹不絕,一派和諧繁榮景象。
軍情司的人居然將裡面的小院留著,收拾得敞亮,他笑著問瑩瑩是不是捨不得這裡?
瑩瑩說哪有啊,這是下邊人做的哈,她根本不知道呢。
他說那就在這裡住上幾天吧。
紅菱還是去她的院子裡住,都保持著原樣。
次日,杜通判和李祥英來訪,他調侃說都是封疆大吏了,他們倆笑呵呵地說還不是在哥兒下面辦差呢。
他說回去後組織工作部會對陝西路和漢中路做出調整,李新志和陳吉林去外線作戰,不再擔任這邊的職務,他會建議他們倆起來挑大樑的。
第二天,曉軍來了 。
說是送汪思賢回來的,老爺子已經住進了玉嬌在新城給他買下的院子。
他才想起老爺子說過他不幹了,老爺子精力還很充沛,怎麼能說不幹就不幹了呢。
兩弟兄一起吃酒,曉軍都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不像他,老婆一堆堆,人家只有一個。
他叫曉軍把孩子帶去讓娘看看,曉軍答應。
他說蒙軍吃了一次暗虧,肯定會報復,要他那邊小心點,敵人會走哪裡來襲不好判斷,但都離不開搶奪人口、馬匹、糧食等戰爭物資。
下一步他會建議老曹在各個軍試點,加快新宋軍的軍改。打造更多新式軍隊。
曉軍說他這兩年加固了關隘,加密了烽火臺,防禦能力較之以前提高了許多,還將邊緣地帶的牧民組織成巡防隊,會緊緊盯住的。
有時候是百密一疏,不曉得那裡會出紕漏,只能不斷梳理,加固籬笆了。
下午,他去新區看汪思賢,老爺子著實老了一成,這是尼池叛亂事件給他的打擊太大了。
直接將他大兒子的前途搞沒,自己在甘肅也不好處。本來是金國遺民的標杆,卻惜別金城來了漢中。
趙曉兵送上犍為特製的碧潭飄雪和峨眉的竹葉青,陪著他吃茶。老爺子和他一樣,都鍾愛竹葉青呢。
根根見針,清香撲鼻。
有句話叫竹葉青,平常心。一個人要真正做到卻不易了。
他說漢中還缺個委員,老爺子春秋正盛,再幫年輕人出點主意。老爺子說在金城幹累了,想先歇歇。
他知道是還沒有從陰影中走出來,就勸著去成都走走,玩玩。
老爺子答應,說要先在漢中住一段時間再去成都。
他建議要不同行,過幾天他要回成都,一路走。
軟磨硬纏的,老爺子終於答應了下來。
回去後趙曉兵心情不錯,和瑩瑩,英英、紅菱一起吃酒,紅菱說汪老頭子架子大的很,脾氣和汪家老大一樣,都倔,死要面子害人。
他才不敢說什麼呢,這裡關係太複雜。
酒到微醺打住,趁著好天氣和瑩瑩,英英去深度探討人生了。
兩日後,他接了汪思賢乘船直下成都,這兩年騎馬,屁股都滿是繭疤了,還是坐船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