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國因為紙幣的發行,去除了關子濫發的詬病,經濟發展更加穩健前行。
域外商人就像螞蟻發現了食物,絡繹不絕前來進行雙邊貿易,降低了因為大江被阻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第二件就是這蓉城的精細治理顯現出良好的社會秩序,每一條街道,巷子立起了路牌街名,每一家門上安裝了鮮亮的門牌,家家戶戶都是喜氣洋洋。
這樣一做下來,所有城市人口全部登記上冊,城裡家家戶戶一戶不落下。
就連錦江上打魚的漁獵戶都將船進行編號並劃定區域,徹徹底底進行了清理,將所有陰暗角落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成都又叫蓉城,相傳五代時期的國主曾經在城裡遍種芙蓉花。去年彩霞她爹就安排在城裡的街巷種花種樹,綠化環境,將城市打扮的更加美麗和諧了。
成都變得越來越宜居,成都人的安居指數得到空前提高,吸引了東面動盪地區越來越多的人入住。
成都修造局已經啟動了百花潭居住小區的建設,未來還有更多的街巷拔地而起。
第三件是老爺子最開心的,就是成都不差錢。
就在立國以前,成都為了上解臨安的賦稅,知府和州縣官吏挖空心思跑斷腿,想方設法收賦稅,還激起了民變。
如今,各項機構健全,規章制度簡潔明瞭。成都的稅賦越來好收,老百姓的負擔還逐年下降。
特別是打掉了十三行私發貨幣的罪魁禍首之後,抄沒的海量贓款讓老爺子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都花不完。
老爺子要修的幾個學院早就建好招生了,還鼓勵夫子們出了好幾本書,都是月橋直接報銷,再獎勵文學大家們每本書壹千貫新宋幣的潤筆費。
這些,在趙曉兵看來都是毛毛雨啦。
兩日後,召開了1241年第一次立國委員會。丁輔提議修改委員會名稱,他說國家已經立起來了,還叫立國委員會不合適。
老曹提議要不就叫國事委員會吧,國事,國事,乃國家大事也。眾人開始議論起來,國事就是國家的事務,對頭,最後大家一致同意就叫國事委員會了。
接著幾個老人再次提起增加委員,只是他們幾個決定國家大事顯得太簡單,不夠謹慎,難免有失偏頗,建議擴大委員會成員,
趙曉兵覺得應該,只是現在國家還沒有完全統一,建立起來的路也才十一路,事務雖雜亂,還不是很繁重。
他建議不如再等些時日,將舊山河收拾起來後逐步擴大委員會成員數。
在委員會的基礎上選出常務委員管理國家,充分聽取委員的建議,意見來治理新宋國。
老曹覺得不錯,他也說當下就只有那麼幾路,事務呢說多不多,說少呢,麻雀雖小,還樣樣都齊,也建議再緩一緩,再進幾個路後擴大委員的數額也好。
大家再議之後覺得這個提議很好才擱置下來。
接下來商議設定貴州路。
貴州實際上前兩年已經立起來了,趙曉兵說新宋軍不斷開拓,當下的貴州全境應包括滋州播州和南面的新歸入區域,而經濟水平最高的就數播州了。
他建議孟文傑、寶翁裡和木青青再加上成都派出去兩名官吏組成軍政委員會。
大家都沒有意見,將去年新進的兩名優秀進士放下去貴州掛職,三年之後再考核轉正。
這是趙曉兵的新提法,也是首次直接將新錄進士安排到路一級機構掛任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