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郭可是金國英雄,史載他是在蒙軍進攻時,最後帶著全家點燃自己殉國,以死明志的,其與蒙軍勢不兩立,忠心可嘉。
所以趙曉兵格外敬佩老郭,不像老汪頭左右逢源、待價而沽,讓人感覺不那麼爽。
此次騎兵進軍青海,千里迂迴,立下大功的先遣隊隊長確實讓他意想不到。
此人叫彭措,還是剛解放的西蕃農奴,獲得解放後接受了保寧府卓瑪的培訓教育,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騎兵,他在歷次的戰鬥中都是一馬當先,多次受傷不下火線。
這次他是以一名營長的身份帶領兩千人的突擊隊,只帶五日糧食,就孤軍深入,千里躍進青海。
中間經歷了缺糧,斷水,是他帶領戰士殺馬飲血,充飢解渴,順利完成了襲佔敵人後方的任務。
又主動充當先鋒,穿越山澗小道由張掖東進突擊敵人,功勞巨大。
趙曉兵將剛滿18歲的彭措直接升任團長,而且作為特種騎兵團打造,交由曉軍直接指揮。
十日後,甘青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趙曉軍擔任軍管會主任,楊 展、王漢臣、汪思賢、郭蟲麻擔任副主任,協商處理甘肅,青海軍政事務。
軍事集團則做了簡單劃分,由曉軍負責甘肅這邊,王漢臣負責打擊青海境內西蕃勢力,將其迫出崑崙山脈。
大事安排完畢,趙曉兵設宴招待甘肅諸部酋長,告訴他們此次犧牲的部族戰士和岷江軍待遇一樣,一樣支付撫卹金,參加支前的百姓一樣的按照天數支付薪酬,岷江軍做事一律平等。
大家都是皆大歡喜,山呼大善,頻頻舉杯感謝。
這裡,把鏡頭轉向千里之外的大漠深處,窩闊臺得到闊端兵敗的報告後大怒,正在大帳內摔碗扔杯,打罵闊端無能呢。
旁邊的耶律楚才苦苦相勸,都止不住窩闊臺的怒火。
其時,窩闊臺才明白,他的軍隊在西北連敗,短時間已經沒有和岷江軍爭勝的實力了。
他的細作對岷江軍的打探還是仔細的,當下的西北新軍已經接近三十萬之眾,還是專業部隊,且訓練有素、武器精良,戰鬥意志堅強。
強大的蒙古汗國並不是鐵板一塊,為了汗位週期性的爭鬥,內耗不斷,各個汗國之間還相互制肘。
現在的蒙軍就像窩闊臺的身體一樣,被酒色掏空了,已經成了一副空架子,只是外人還看不出來而已。
蒙軍在西北基本上是打一場輸一場,僅僅是作戰用的馬匹就損耗嚴重,已經徵用了察合臺不少。
他再也輸不起了,窩闊臺下決心調整攻宋的方向,改三路進攻為重點進攻,把目標瞄向了宋境富饒的東方,希望從那邊多搶些金銀財寶,再來對付岷江軍了。
鏡頭再回到甘肅的金城,清晨的陽光灑滿大地,新的一天又開始了。趙曉兵精神特好,啟程返回漢中。
甘肅諸部感激新軍援手,免了部族的生靈塗炭。將他熱情相送三十里外,汪思賢和他同坐一輛馬車走了一程又一程。
最後,在他的堅決要求下才分開。
喜歡華夏一家請大家收藏:()華夏一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