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算了算,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了,他向知縣提出招募十名鐵匠到大本營,他需要大量的廢銅爛鐵,在大本營的後山建設一個臨時兵工廠,造子彈是重中之重,再讓知縣給他五名捕快加入到大本營,特戰隊人員不夠,必須補充,鎮守邊關縣的同時也要保住楊家村。
幾十人要鎮守住若大的邊關縣是難上加難,同時,為了以防不測,他為知縣留下五名捕快保護知縣的安全。
知縣連夜趕回縣裡,讓縣城的鐵匠運送大量的廢鐵、廢銅到楊家村大本營,劉星在後山搭建軍用帳蓬,指導鐵匠開始提煉造彈頭和彈殼,鐵匠一看,要讓他們造彈殼比登天還難,彈頭還好,按照劉星要求的打造了幾塊標準的彈頭模組,將鐵高溫融化後的銅『液』倒入模組中彈頭就造好了。
彈頭是解決了,可彈殼就難了,這麼小,又這麼溥,他們跟本無法打造出彈殼,同時也沒有大量的銅來試驗,彈『藥』根據劉星的配方配製,一酸二磺三木炭配製了,彈殼底部加入撞擊易燃的噴『藥』,也就是火材頭的那種材料,槍的撞針一撞擊,發出火花,引燃,彈頭就爆發而去。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劉星也只要求鐵砸造出大批次的彈頭,彈殼只能子彈使用完後再將彈殼收集回來再次利用,這時間上也來不急從新研造彈殼。
劉星擔心的是敵軍龐大的軍隊,大本營特戰隊分散後根本無法抵檔住大批的敵軍,需要大量的,這也是需要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劉星讓鐵匠打造像拳頭大小的鐵疙瘩,裡面需要一個小坑,能打多少是多少,鐵匠先打一塊鐵皮,再燒紅慢慢的打圓,留一個小孔,就這樣鐵疙瘩就打造好了,十名鐵匠一天最多隻能打造四十棵。
劉星計算了一下,一天四十,十天四百棵,已經足夠了,打造完成的後,再將鐵疙瘩裡填滿,做引線點燃扔出去,這樣土就造好了。
大本營在緊張的生產著彈頭,彈『藥』和鐵疙瘩,時間一天天的臨近。知縣大人來到大本營,邊關縣難民增多,縣衙開倉放糧支撐不了多久,他給大本營送來了一百輛官銀,鼓勵大本營特戰隊鎮守邊關縣,知縣要求大本營立即派兵鎮守。
劉星準備帶著特戰二小隊,再將五名捕快成立特戰三小隊,再從特戰一小隊中抽出十人到特戰三小隊補充,老隊員帶新隊員能夠快速戰鬥。
特戰一小隊和娘子軍留守楊家村,楊雨柔和李水水、五姑娘擔心劉公子的安全,她們也要跟著劉星去鎮守邊關縣。
楊雨柔:“劉公子,你要是有過三長兩短,我們仨姐妹可怎麼辦啊!這大本營又怎麼辦,你不能去,丟下我們不管?”
劉星想著感覺去鎮守邊關縣就會掛掉似的,這丫頭就不能說點好的,往好的方面想。
劉星:“我不去怎麼能行,這麼大的邊關縣,我要親自上陣,特戰隊才有士氣和信心戰勝敵軍,敵軍人數眾多,你這邊可要給我守好楊家村,同時讓鐵匠加工加點的造彈『藥』,一旦楊家村有敵情及時用對講機通知我,這大本營可是我們最後的保障,必須要給我守好了,你這邊比我在邊關縣還重要。”
楊雨柔聽到劉星的話,貌似是這個道理,一旦邊關縣失守,大本營是最後的保障。
劉星帶著特戰二小隊和剛剛組建的特戰三小隊,除了他們隨身攜帶的槍,還帶了大量的子彈,鐵疙瘩,同時帶了太陽能燈,便於夜間防守,劉星帶著特戰隊浩浩『蕩』『蕩』來到邊關縣。
知縣為大本營單獨準備了充足的糧食,必須要保障大本營特戰隊員吃飽才能更好的鎮守邊關縣。
劉星和特戰二小隊鎮守東邊的城門,也是正對關外方向的城門,是敵軍的主攻方向,西邊城門由四子帶領特戰三小隊鎮守,兩側的城牆由捕快和老百姓組織的義勇軍站崗,他們主要使用弓箭和石頭,義勇軍是老百姓自發組織反抗外敵的隊伍,他們在城牆上堆放了大量的石頭弓箭,劉星再分別抽調倆名特戰隊員來支援他們,主要的防禦還是兩頭的城門,中間的圍牆發現敵軍偷襲立即向劉星迴報,可以派兩頭的特戰隊快速過來增援。
劉星在東西兩頭的城樓上安裝了太陽能燈,搭建了帳蓬,佈置特戰隊員在城樓上的防守位置,中間的圍牆每隔一百米一隻太陽能燈。
特戰隊每人有固定的防守位置,準備了充足的子彈和鐵疙瘩,還為特戰小隊的倆名隊長配備瞭望遠鏡觀察敵情。
老百姓看到大本營只來了幾十個人鎮守邊關縣,他們非常的無助和失望,能逃的則逃,留在縣城只能等死,但還是有大批的百姓無處可去,留在了城裡。
知縣也是提心掉膽,他忙著為大本營特戰隊提供一系列的保障,知縣的家眷也搬到了州縣的鄉下,他留下來要與邊關縣和大本營共存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