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煙花以後,隊上開始吃年夜飯。
按照習俗,十一隊的食堂裡也做了一頓年夜飯,擺了十幾桌。圖個十全十美,每桌十個菜。有雞有魚有肉,每桌還發了二斤散酒。生産隊上的人們都聚集在食堂的飯廳裡,一起吃年夜飯。
生活艱難,人們一般很少打酒喝。今晚的酒又是隊上供應,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嘗了嘗。
小孩子怕辣,不敢喝,大人就用筷子頭蘸蘸酒,往其嘴裡抹抹。辣的小孩子直咧嘴,引得大人們一陣歡笑。
人們推杯換盞,從傍黑五點多開始,一直喝到晚上八點多。
大家都吃喝的十分開懷,每個人都放開肚皮,拼命地吃、拼命地喝,想將一年來虧空的油水,都一下子吃喝回來
吃喝完以後,再分調好的餃子餡兒和包餃子的麵粉,各戶拿回家去包自己一家人的餃子。
隊長交代:初一這天從五更開始,大師傅點火燒水,然後各戶煮各戶的餃子。誰來了誰煮,煮熟後回去供奉家堂、一家全兒一塊兒吃。
臘梅的餃子料與老馬猴子、吳一吱兒分在了一起。三個人都是無家可歸的人,同命相連,自願組合在一起。
馬惠恩倒是願意讓臘梅跟著她吃初一餃子。臘梅考慮到奶奶王張氏還沒允許,大年下的別再因為自己鬧家務,惹父母親生氣,便婉言謝絕了。
老馬猴子光棍一生,也練會了做各種飯菜,包餃子烙盒子都幹得了。
吳一吱兒喝高了,早已窩在他的火炕上睡了。臘梅要包,老馬猴子擺擺手阻止道:“擦擦鼻子一邊兒裡玩兒去吧,這點活兒,小菜一碟兒。”
臘梅落得輕松,和孩子們玩兒在了一起。
沒包餃子任務的男人們則在隊部的北屋裡侃大山、說笑話,自娛自樂。沒回家的孩子們也聚集在這裡,聽大人們胡侃六啦。
臘梅也混在孩子群兒裡,在北屋裡湊熱鬧。
人們都喝了酒,說的雲山霧罩,有的口齒還不怎麼清晰,意思也表達不明白。多數人起鬨架鴨子,問這問那。
“別光聽大人們的,你們小孩子也參與,每個人說個笑話,或者唱個歌兒。”
見大家都說的南轅北轍,一點兒也不靠勺,隊長王貴蘭對孩子們說道。
“我們不會。”王貴安“嘻嘻”笑著說。
王長峰:“不會說笑話還不會吹大話呀?想怎樣吹就怎樣吹。就是吹破了牛皮,也沒人給你們上稅。”
王貴蘭:“對,都說個大話,比比誰說的大。誰不說不讓在這屋裡。”
一說這個,孩子們都來了興趣,都爭先恐後地說起來:
“我說。”
“我說。”
男孩子們吵吵嚷嚷起來。
王貴蘭:“一個說了一個說。”
“我說:隊上蒸的饅頭比臉盆大!切著吃。”一個男孩兒說。
“你這個不算大。”另一個男孩兒說:“有的隊上蒸的包子比籠屜還大,七、八個人圍著吃。”
“這算什麼,”又一個男孩兒說,“有個隊上蒸的饅頭一間屋子大,幾個小孩子倒替著吃,吃了兩天,才吃出一個洞來,然後就住在裡面了。餓了就吃,餓了就吃!”
“屬豬的呀,就知道吃。”王貴蘭插言。
“是不是吃窩頭吃煩了,說饅頭解嘴饞來了。”有人揶揄道。
“讓臘梅說,臘梅會說大話。也會說別的。”王貴安提示。
王貴蘭:“好,臘梅說個別的。別光說吃,饞人!”